





汾酒的原料干净
汾酒的辅料选用的是宁夏河套地区种植的水稻稻壳和本地的谷糠。虽然水稻的盛产是南方,价格还便宜,但是南方气候湿热,稻壳容易发黑,发霉,变质,甚至还携带病毒,***,用于酿酒会损害酒的品质,所以汾酒厂宁可高价收购宁夏河套地区的稻壳。
河套地区阳光充足,气候干燥,稻壳接受强烈的阳光照射,不会出现发霉的情况,这样的稻壳用于酿酒,不仅不会带来邪杂味还会自带阳光的芳香味道。
汾酒器件干净
在汾酒酿造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十分注重卫生,所有参与发酵的器物,包括场地、设备,当然还包括人,都必须是干干净净的。
汾酒采用“两次发酵、两次蒸馏”,每个班组在上岗前都会对所有要使用的器件、场地进行大清洗,再用有一定浓度的花椒水“杀菌”、去除异味。生产结束后,再来一次大清洗。前后两次卫生大清理,要耗去整个工作时间的四分之一。特别是夏季,为确保大茬和二茬不会产生交又感ran,还要进行专门的防酸、排酸,确保汾酒的整个酿酒过程干净、卫生。而其他的酿酒企业在酿酒过程中发酵次数远远超过了两次,有的多达七八次,甚至更多,这样经过多次发酵后酿出的酒,和汾酒的大茬酒、二茬酒比起来,酒的纯正度要差很多,品质自然有所下降。
汾酒就是这样用干净的水、干净的原粮、干净的发酵工艺和干净的器件酿出中国干净的名酒。
汾酒集团系列酒招商加盟
白酒的圈子化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杂乱信息的涌入。这些信息,干扰了消费者的选择,引起了许多争论。从某一方面,这促使了行业及圈子推出客观、不功利的***人士向大众推广品酒文化,毕竟品酒的互联网氛围已经出来,只差能够真正将其带上一个层次的人。非常期待行业里能有这样的人出现,带我们探寻白酒的奥秘。辅料又称填充剂,它们的作用是调整淀粉的浓度,吸收水分,保持浆水,疏松酒醅,带进更多的养分,从而冲淡酸度,吸收酒精。
第七杯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
我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酒的故乡。数千年来,诗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诗经》305篇中有40多篇与酒相关,诗仙李白流传下来约1000首诗,关于饮酒的就有170首,诗圣杜甫现存诗词1400首,与酒有关的约占300首之多,翻开我国的文学史,历代诗词,有关酒的描写比比皆是。
东晋陶渊明视酒为“佳人”、“***”、无夕不饮;领一代风sao的曹操,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常和建安七子一起,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羁縻北朝、生平萧杀的庾信,有“开君一壶酒,细酌对春风”等饮酒诗14首,以酒寄情,缠绵悱恻。北宋初年,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柳永“归来中夜酒醺醺”;1915年,当时的山西省***把汾酒作为当地特产送去参加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结果汾酒在博览会上,可谓无限风光,在场的评委无不竖起大拇指,连连称黌。元佑时期,欧阳修则“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盅”。还有苏轼、李清照、陆游、马致远......数不清的名人雅士,数不清的妙笔佳作,字里行间无不飘逸着扑鼻的酒香和绵延的诗酒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