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肢假肢代偿能力
下肢假肢代偿能力
已基本能满足日常生活要求
下肢假肢是指从腰以下至趾关节以上截肢的每个部位所安装的假肢。安装下肢假肢的目的是为了弥补下肢缺陷,以代替***支撑和行走等运动功能。下肢假肢的基本构造是由假脚、关节、一体化连接管等以及能容纳残肢并传递力量的接受腔组成。
下肢假肢根据截肢部位的不同,有髋离断假肢、大腿假肢、膝离断假肢、小腿假肢、赛姆假肢、肖伯特假肢等。通常,截肢部位越高,对假肢的功能和安装技术要求也越高。
穿着不适假肢诱发的***,你知道吗?
假肢作为残障人士的刚需品,它不再是一副冷冰冰的机械组件,而是残障人士的一个***部分,更是身体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穿着不适假肢诱发的***,你知道吗?
滑囔炎
多见于残肢的骨突起部位。开始皮肤表面发红,再重可以起水泡,表皮擦伤。长期使用不合适的小腿假肢,在腓骨头部位可引起滑囊(由于长期接受腔壁对骨突起部位皮肤的摩擦,形成一个肿物),当出现红、热、痛时则称滑囔炎。
对此类问题应以预防为主,随时注意残肢皮肤损伤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寻找原因,及时解决。包括平行杠内的步行训练、杠外的步行训练、上下坡、上下楼梯训练或其他复杂路面环境的训练。这类问题多由于残肢接受腔不合适引起,有时也可能因为穿戴不合适引起,还可能由于残肢肌肉萎缩而骨突起过于明显引发,一般需要请假肢技师调整接受腔以求解决。少数截肢者残肢骨末端生有骨剌亦常引起局部疼痛和皮肤摩擦伤,需要***切除诊治。
现代假肢技术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高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假肢技术也得到令人振奋的提高,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当前,假肢的基础理论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接受腔的口型、接受腔的受力分析及下肢假肢的步态分析等方面。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不断改进接受腔结构的合理性科学性、对下肢假肢人工关节功能的改善提高均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而现代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应用,无疑为上述领域的研究增添了利器。运用扫描仪和传感器作为数据输入工具,运用计算机相应软件建立的接受腔及假肢的三维立体模型,可以直观地表现接受腔、假肢的受力状态,动态地分析其行走步态。假肢安装注意:以上【选配建议】只涉及零件选配,不含选择假肢公司/假肢制作师技巧。这可以说是当前假肢技术的热门的研究方向。长期以来,截肢者在使用假肢行走时,一直是依赖于残肢自身摆动所产生的惯性来带动假肢的向前运动,其摆动的速度、幅度均难以控制,造成假肢的行走步态明显与健肢不同,同时也要比健肢消耗更多的体能。
膝离断假肢接受腔选择什么类别好
膝离断假肢在早些年一直是采用的将残肢末端隆其部分插入接受腔,接受腔上部为四边形,这种假肢接受腔叫传统全接触式接受腔。但是使用这类假肢接受腔有一些缺点,那就是安装假肢工序繁琐,外观和耐久性不好,不能得到满足的适配效果等。
为了弥补以上的缺陷,很多假肢安装师都会在残肢和接受腔中间部位加入软性材料,让适配效果更理想,这类接受腔叫作软性全接触式接受腔。
这种接受腔的结构是内外两层接受腔,内层的软性接受腔包裹残肢,为使残肢变细部位和大腿部位一样粗,软性接受腔的此部位使用软海绵填充外层硬性接受腔使用以硬聚酯树脂为主要材料的合成树脂制作。
优点:接受腔接触残肢可以改善接受腔的适合状况和悬吊功能,便于控制假肢动作,重量也会轻很多。若不是软***多悬吊困难的残肢,可以不用使用悬吊用吊带。假肢安装时,遇到一个经验丰富的技师,穿着价格几千块钱的假肢,照样走的很好。外观和耐久性也比普通接受腔要好,多数截肢患者都是一次***后,不到下肢***期限不会再来假肢公司进行维修。安装操作也比较简单,可以不用纽带或者吊带。穿戴假肢可以盘腿坐和侧伸腿,适合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制作技术上的问题少可以缩短假肢制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