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技术标准的沿革,至今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阶段的约30年时间里共完成了三次技术规范制修订:1955年发布实施的《城市交通管理规划》里明确了交通标志分为三类28种;随着匀光板、高功率LED等技术的实际应用,为太阳能交通安全产品(设施)的普及又将提供实际作用。1972发布实施的《城市和公路管理规则》里明确了交通标志分为三类34种;1982年发布实施的行业标准JTJ072-82《公路标志及路面标线》里将交通标志提升到三类105种,一直沿用至1985年。在这一时期,交通标志的制造工艺主要是油漆涂刷于木块或铁皮以及搪瓷技术。
产品的不成熟工艺技术严重影响着市场美誉度的形成。“主动 发光”能够预防交通事故、照顾所有交通主体、改善道路环境、提升交通秩序的 管理水平,显著的优势创造着更多的市场需求和机会。从功能角度看,LED与反光膜结合使用,使得道路交通标志具备了自身“主动发光”,能够在任何道路和气候环境中被交通参与者视认,明显优于单纯反光膜技术的“被动反光”,其性能很好。美中不足的是,集新能 源、计算机程序软件、精密制造工艺、光学视认等高科技、多学科领域于一体的主 动发光交通标志尚处于研发起步期,较多的普通交通标志厂家就开始了盲目的 试制并应用。道路交通标志的使用环境具有动态条件下被视认、瞬间传达文字 图形信息、处于雾霾或黑暗状态等特点,LED光源具有不同的散光、强光、弱光




LED交通诱导屏
LED标示为组合式发光,采用1.5cm厚铝箱由上至下分别是反光膜、标志面板、LED矩阵、标志底板,全部按照户外防护标准,达到IP65(国标:IP55),同时也通过了各项防护安全检测(包括耐高温、耐低温、耐湿热,耐机械振动、耐盐雾腐蚀、耐候性能、防风、防雷、接地)。此外,多车道高速公路经常开辟专用出口车道,在出口标志中用黄底进行突出,给驾驶员以特殊警示。
发光字
按照***标准,使用蓝色、绿色为底,发光字初始为白色,亮度达到6000以上,可视距离达到250m,动态可视距离达到200m,为传统标示的2倍,在恶劣环境下可视距离达到150m,是传统标示的4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