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听说过“跑道养鱼”吗?这个模式的点你知道吗?
“跑道养鱼”
水库水塘养鱼司空见惯,但是“跑道养鱼”想来绝大部分人都是次听说。那么什么是“跑道养鱼”呢?为了了解其中奥秘,我们专门拜访了浙江诸暨的一位资1深养鱼大户——王家井镇沿江新村的周恩平,带大家一起看看何为“跑道养鱼”。
为响应“五水共治”的号召,有着30多年水产养殖经验的周恩平多次前往萧山、余杭以及安徽、江苏等地考察相关***养殖经验,并一次性投入100余万元建成了绍兴地区个“跑道养鱼”实验基地。据周恩平介绍:“这种养殖模式由美国奥本大学设计,通过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引进,学名叫池塘内循环流水养鱼,也叫‘跑道养鱼’。该模型模拟水流环境,产生循环水,然后产生高溶解氧,使鱼群始终处于水的“运行”状态,鱼类养殖良好,成活率高,质量非常好。”
减少了养殖成本
以往在投料、施药、捕捞过程中,往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50亩左右的鱼塘,在捕捞季,需要雇佣十几人进行拉网式捕1鱼,效率不高且成本巨大。而新型的养殖模式下,投料、施药均只要一人就可以轻松操作,捕捞时也只需两名工人即可胜任。你想我们***传统的养殖模式是到年底干塘,不干塘鱼就不能全部捕上来。且鱼药的使用大大减少,周恩平笑着说:“整个夏天都没用过鱼药,鱼照样活蹦乱跳。”

回顾20181. 2018年水产养殖界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例如:您有4亩养殖鱼塘,则可以安装2组圆形内循环养鱼系统,一组养加州鲈、一组养斑点叉尾鮰,养殖系统仅占地200平方米,系统之外的大水面还可以养殖100尾鳙鱼、250尾鲢鱼。 (1)在环境保护风暴下,大面积的大型养殖池塘,湖泊,水库等将被关闭; (2)养殖尾水排放的控制越来越严格,养殖尾巴不是水产养殖从业者的排水标准实行“一刀切”; (3)禁止使用燃煤锅炉,禁止挖掘深水热水井; (4)工厂制造的循环水产养殖系统设备制造商正在逐步增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假活泼市场,或产业发展的“过渡期”,工业化循环水产养殖系统的设计水平不平衡,设备制造水平参差不齐(国外模拟,创意差),市场设备市场价格差异明显。系统设备管理用户级别达不到或达不到水平,系统设备出现问题,***服务不到位等;
“集装箱养鱼”打造精准扶贫的“长垣特色”
作为一个扶贫项目,长垣县的集装箱养鱼的确是一个非常新鲜的方式,是对“资产收益扶贫、发展特色产业扶贫”等精准扶贫工作新模式的有力探索。
空中俯瞰集装箱养鱼扶贫项目
工人们在一排排蓝色集装箱间忙碌
箱内大批的鱼群争食嬉戏,搅地水面上下波动,哗哗作响。
新华网郑州11月4日电 (李志红 王晓飞 王威)“集装箱也能养鱼?而且还是个扶贫项目?”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大多数人听起来还真有点不敢相信,但,这是个真事儿!
11月2日上午,记者驱车奔驰在河南省长垣县常村镇的广袤田野上,车窗外不远处矗立着热电厂高大的冷却塔,在冷却塔的旁边,350个天蓝色的集装箱整齐地排列在一起,看起来甚是壮观。同行的长垣县扶贫办主任李建民告诉大家:“那一大片集装箱里养的都是鱼,经济价值很高,是咱县里今年***发展的养殖扶贫项目,让不少贫困户都尝到实惠了!外围鱼塘里饲养了花鲢、白鲢等滤食性鱼类,还有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进一步净化水质。”
走进厂区,穿梭在一排排集装箱之间,才发现每个箱体外面都有几根粗粗细细的管子穿进箱内,看起来极其复杂,原来这就是“受控式循环水集装箱养殖系统”。
工作人员打开箱体,一股股暖湿的热浪扑面而来。水箱内大批的鱼群争食嬉戏,搅的水面上下波动,哗哗作响。
河南水投长垣县集装箱养殖扶贫项目负责人于洋介绍说:“这个系统其实就是利用退役废旧的集装箱养鱼,利用电厂剩余的热水加热,使水温始终控制在28度左右,具备智能自动化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等特点。这里的每个集装箱内能同时养殖5000斤左右的鲜鱼,主要包括罗非鱼、翡翠斑、苏丹鱼等种类。罗非鱼一般生长期3个月左右,翡翠斑大概需要5-8个月,一年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跑道鱼类的修复池循环水产养殖是一种集约化养殖方法,其中喂养鱼在有限的空间流动池中养殖。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鱼粪等养殖肥料在厂区内种植天然有机蔬菜,发展鱼菜共生,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和产业化示范作用。”
已经在集装箱前忙碌了半天的女工牛令军,闲暇之余跟记者唠起了家常:“俺就是这附近蒲东区姬庄村的贫困户,家里6口人,有公公婆婆,还有俩孩儿,俺那口儿前几年生了一场大病花了不少钱,现在也没法干重活。今年7月份,咱这项目上需要人就来了,每天活儿也不老多,一个月还能挣3000元钱,现在家里生活好多了!”说完这番话,牛令军自己也腼腆地笑起来,脸上浮现着无限的满足感。***研发水平专注规模化生态养殖技术研发与应用,联合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武汉农科院引进国外***技术与管理系统,新型养殖系统、前沿养殖技术,成本低、质量可靠、可持续发展。
有产业支撑,变“输血”为“造血”,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贫困、拔掉“穷根”。长垣县扶贫办主任李建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作为一个扶贫项目,集装箱养鱼的确是一个非常新鲜的方式,是对‘资产收益扶贫、发展特色产业扶贫’等精准扶贫工作新模式的有力探索。随着***不断加大养殖行业的环保管控力度,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由于效率低、污染大,已经很难为养殖户带来好的经济效益,部分落后的个体户甚至面临着被关停养殖场的尴尬结局。它把养殖业与扶贫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吸纳长垣县财政扶贫资金入股项目,利用扶贫资金产生的利润分红每年按户均分至贫困人口,不仅可以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而且还为部分贫困户解决了就业,拓宽了增收渠道,仅这一个项目将带动全县612户2485人脱贫。”(完)
工人们在厂区进行操作
“集装箱养鱼”扶贫项目厂区一角
一名工人从宣传板前走过
项目负责人于洋接受新华网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