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是宝贵的地球资源。根据美国国家矿产局的估计,地球上陆地的铜资源量为16亿吨,海底资源储量为8亿吨,总计24亿吨。2005年,已探明的铜储量约9.4亿吨,其中可供开采的仅为4.7亿吨。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房地产、家电、消费电子信息和汽车业的铜消费量不断上升。国际炒家介入,把已经很高的国际铜价接连推向新高。不仅家电行业威胁说要采用铜包铝技术代替纯铜零部件,铜装饰行业也有说法称:“国家有关部门要控制铜装饰品的铜消耗量。”
资源稀缺,价格上涨,之后人们开始寻找更经济的替代品。然而,铜由于本身所具有的可持续性的优异特性,却能改变这一经济学规律。可回收性弥补铜资源先天不足
国际铜业协会(中国)高级市场总监李荆说:“铜和煤、石油不一样,它具有可回收性。目前,我国进口铜用于建筑、电线电缆,以及城市雕塑等铜装饰物上,其实就是一种铜资源的储备。”国际铜业协会(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的铜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世界很大的铜消费国,每年的铜消耗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21%左右。但我国并非铜矿产的资源大国,铜的储量占全球的5%,且不是铜精矿产量大国。全球铜矿资源探明资源量主要集中在南美洲、北美洲。
关于废铜资源,目前在国内不可忽视,我国铜资源本身就十分紧张,但是却有大量需求,造成我国铜原料不得不依赖进口。国家为此积极发展废铜回收行业,在此就介绍一下现阶段中国废铜供应来自哪里。
废铜是冶炼铜的重要原料,自从前几年铜价格持续性上涨之后,世界废铜的利用率也在逐年升高,虽然早些时候世界铜矿产量增长不是很突出,但是废铜作为原料填补了铜矿产的缺口。冶铜市场对废铜利用率提高造成精炼铜与铜矿之间的产量值在近几年逐步扩大。
废铜供应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新废铜,主要就是在生产铜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废料,通常冶金厂会自行处理,产铜企业会直接回炉,用来生产铜。
业内人士说:“我国废铜回收利用产业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到2010年,我国再生铜产量占铜总产量的比重将达到40%。” 我国废铜产业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形成以废铜直接利用为主、精炼电铜为辅的产业结构;从回收、进口拆解到加工利用,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属于铜的矿产资源紧缺区域。同时,三个区域已成为我国再生铜和铜加工产量很大的地区,已成为废杂金属的集散地。全国80%的铜加工企业分布在这三个区,每年可回收利用全国75%的废杂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