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来,在王老吉的一路开山蹚河下,凉茶市场也迎来越来越多的入局者,但是境遇各不相同:2004年前后,旺旺旗下老翁凉草茶曾在进行尝试性投放,并于2012年正式大手笔入市,后逐渐淡出市场,只在特定区域进行销售;2007年,达利食品旗下的和其正上市,2017年销售额达到25亿元,稳居品类第三;同年,香雪制药推出上清饮凉茶,目标五年内营收20亿元,但实际上年销售量从2007年1396.67万罐跌至2009年332.19万罐,到2010年时净亏2670万元,目前已停产;号称“中药世家”的霸王集团在2010年推出凉茶产品,2011年收入1.67亿元,但2012年暴跌至1758.3万元, 2013年上半年仅为79万元,下半年便宣布砍掉凉茶业务;同仁堂凉茶在2015年7月开始布局,半年时间销售额达到8000多万元的,2016年春糖期间累计意向签单金额高达3亿元……不得不说,凉茶虽好,却也不是谁都能分走一杯羹。
因为已经密封,如果杀菌彻底的话可以把***彻底杀灭。但是灌装之后,加热的时候热量从外往里传递,传递效率会受到灭菌锅内的温度分布和饮料***特性的影响,某些饮料瓶的中心有可能并没有达到彻底灭菌的温度并保持足够的时间。这样,即便是经过灌装后杀菌,也有可能在一些瓶中还残留有***。理论上说,经过超高温杀菌无菌灌装,或者灌装后杀菌,都可以实现彻底无菌并长期保存。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如果生产过程中出现失误,就可能使得某些瓶中有残留***。在长期的保存中,这些***大量生长,就出现了“胀瓶”。
大多数行业都在面临这个问题,在“有没有”的需求被充分满足之后,“差异化”的道路就变得越来越有必要,尤其是快消品行业,本身消费者改变选择的替换成本就很低,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新产品带来新体验,中小品牌完全没有机会像曾经的王老吉一样,在消费者心理占据一席之地。想要创造新体验有两种方式,要么就要改造旧产品,要么开创新品类,这就是公式中打造“新体验-旧体验”的过程。
除了这种完全打造一款新包装,还有另一种思路来打造“包装体验”。
我们来看农夫山泉推出的一款NFC果汁,所谓NFC果汁,是果汁通过无菌鲜榨技术直接装罐,中间不添加任何其他物质,从生产开始计算,行业多能做到14天的保质期,而且必须保证在冷链中运输。
但是你看农夫山泉的NFC果汁,有120天的保质期,这说明什么,他本质上不是NFC果汁,充其量是“含NFC”的高浓度果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