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有建筑需要进行地基基础加固的原因大致有下列几种情况:
(1)由于勘察、设计、施工或使用不当,造成既有建筑开裂、倾斜或损坏,而需要进行地基基础加固。这在软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人工填土地基、膨胀土地基和土岩组合地基上较为常见。
(2)因改变原建筑使用要求或使用功能而需要进行地基基础加固。如增层、增加荷载、改建、扩建等。
(3)因周围环境改变而需要进行地基基础加固,如地下工程施工可能对既有建筑造成影响、邻近工程的施工对既有建筑可能产生影响、深基坑开挖对既有建筑可能产生影响。
(4)古建筑的维修而需要进行地基基础加固。

建造在软土地基上出现损坏的建筑的补救措施
由于建筑体型复杂或荷载差异较大,引起不均匀沉降,而造成建筑物损坏者,可根据损坏程度选用局部卸荷、增加上部结构或基础刚度、加深基础、锚杆静压桩、树根桩或注浆加固等补救措施;
由于局部软弱土层或暗塘、暗沟等引起差异沉降过大,而造成建筑物损坏者,可选用锚杆静压桩、树根桩或旋喷桩等进行局部加固;

基础是建筑的根本,农村自建房由于沉降、地1震等自然因素会导致基础发生变形、断裂、下沉等现象,严重影响到了住宅安全,这时候拆房重建损失太大,我们可以对基础进行加固。在建筑基础附近钻孔,孔深一般超过基础深度的2倍,并向孔内灌入加固材料,使基础周边土质坚固。一般来说,桩孔内灌入的材料一般有石灰、水泥浆、碱液等,灌入时要根据地质情况搭配砂石、土壤等辅料。由于在打桩加固时要采用碱性化学材料,所以该施工方法不太适用于水井、耕地附近,或者要保持大于10m的间距,防止污染。打桩法一般用于含水率较高的基础土层,尤其是受淤泥土层影响导致的基础沉降,对于其他外力导致的基础损坏,例如地1震和滑坡作用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