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泥鳅种苗往往会遇到易繁殖、难培育的尴尬局面,苗种培育成活率总是停滞在20%左右止步不前,目前情形很难形成大规模养殖推广格局,严重制约了泥鳅产业化发展。在放苗前要用生石灰或漂白彻底清塘,待一周后水体毒性完全消失后,方可放苗,并在放苗前事先放入数条泥鳅种苗试水,4小时~8小时内无异常反应,泥鳅种苗方可正式下塘,池塘水深一般保持在30厘米~50厘米。
泥鳅养殖不仅能丰富人们的菜篮子,而且能使很多水产养殖者走出常规养殖的圈子而致富。为了保证泥鳅养殖能够健康发展,有良水产养殖提醒大家在发展泥鳅养殖时应该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要注意预测发展趋势和可行性。实践证明,泥鳅种苗养殖成本较高,产品销售价格较贵,消费对象较“特”,产品市场弹性较小。“少了是宝,多了是草”,市场起伏大、价格波动大,养殖少时***多,养殖多了就可能会亏本。因此,在养殖泥鳅产品时,要认真分析市场的需求和容量,预测发展的趋势和可行性。

经过20天左右的培育,泥鳅种苗长到2厘米左右,进入泥鳅种苗培育阶段。除应在投喂时增加天然饵料外,还要开始投喂人工饵料,如鱼粉、蚕蛹、猪血、麦麸、豆腐渣、黄豆饼、孑孓幼虫等。投喂时应将麦麸、豆饼、小杂鱼(需绞碎)、血粉等加入少量面粉混合,制成颗粒饵料,其中动物性成分与植物性成分之比为5:3。开始时可煮熟搅拌,随着泥鳅生长,可逐渐改成生拌。随着水温升高,应适时增加投喂量。经过一个月左右的饲养,泥鳅体长可达4厘米-5厘米,此时可转入成鳅培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