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味精是从海带中发现引荐而来
“味精***”的说法一直存在,也确实有不少人相信“吃多了味精会怎样怎样”,学术研究中也有“大量味精对老鼠产生危害”的实验结果。不过,那里的“大量”一般都是纯吃味精或者食物中的味精含量高到百分之一二十,这跟我们通常所说的“菜里味精放得太多”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另外,鸡精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还具有治1疗肝昏迷、、胃酸缺乏等病的作用。
鸡精招商介绍除了味精能产生鲜味,科学家们发现有一些核苷酸不但自己能产生鲜味,和味精一起用的时候,还能让鲜味增加很多倍,被称为“呈味核苷酸”,早是从香菇和鱼干中分离得到的。
总的来说,味精和鸡精是同一类东西,只是鸡精的味道更丰富一些。如果喜欢它们的味道,你用不着担心吃它们会***健康。
味精与鸡精的差异,选择哪个?
一、生产原料的比较:
味精是以小麦、大豆等含蛋白质较多的原料经水解或以淀粉为原料,经发酵法加工而成的一种粉末状或结晶状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还含少量盐、水分、脂肪、糖、铁、磷等物质。
鸡精主要由谷氨酸钠、呈味核苷酸二钠、用盐、鸡肉、鸡骨粉或浓缩抽提物为基本原料,添加香精、赋型剂,经混合、制粒、干燥而成的一种复合调味料。
其实,鸡精中含40%的味精
大部分鸡精的包装上都形象地画着一只肥鸡,或者写着“用上等肥鸡制成”、“真正上等鸡肉制成”。其实,它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主要是由鸡肉、鸡骨或其浓缩抽提物做成的天然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就是味精和盐。其中,味精占到总成分的40%左右,盐占到10%以上。由于调味品行业的便于餐桌经济的打造、一定的利润空间、原来相对封闭的竞争格局,使在移动互联创业普遍哀横遍野或根本找不到赢利模式之时,竟然能***了。另外还有糖、鸡肉或鸡骨粉、香辛料、肌苷酸、鸟苷酸、鸡味香精、淀粉等物质复合而成。
味精和鸡精中的呈味核苷酸具有一种鲜味“相乘”效应,具有强烈的增鲜作用,其鲜度比同样浓度的味精高得多,是味精的换代产品。也就是说,鸡精的味道之所以鲜,仍然离不开味精的作用。鸡精的主要成分通常是食1盐、麦芽糊精和味精,其中味精的数量通常会超过真正来自天然食品的成分,比如鸡肉粉或鸡骨粉、鸡蛋提取物、其他肉类提取物等。只不过,有了肌苷酸、鸟苷酸的帮助,可以用较少的味精达到较高的鲜味水平。
两者在烹饪当中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一、使用味精要注意:
1.不要在滚烫的锅中加入,而要在菜肴快出锅时加入。因为谷氨酸钠在温度高于120℃时,会变为焦点谷氨酸钠,食后对******,且难以排出体外。
2.不宜在酸性食物中添加味精,如糖醋鱼、糖醋里脊等。味精呈碱性,在酸性食物中添加会引起化学反应,使菜肴走味。
3.在含有碱性的原料中不宜使用味精,味精遇碱会化合成谷氨酸二钠,会产生氨水臭味,使鲜味降低,甚至失去其鲜味。
4.注意咸淡程度。如果太咸,味精就可能吃不出鲜味,食1盐与味精的比例在3:1或4:1范围内,即可达到圆润柔和的口味,作凉拌菜时宜先溶解后再加入。因为味精的溶解温度为85℃,低于此温度,味精难以分解。
5.高汤、鸡肉、鸡蛋、水产制出的菜肴中不用再放味精。
6.孕妇及婴***不宜吃味精,因为味精可能会引起胎儿缺陷;老人和儿童也不宜多食。
味精怎么选大有讲究
选味精要看清谷氨酸钠含量
在所有有关味精***健康的传言中,大家在意的无疑是“味精会致病”的说法,尤其是在***越来越高发的当下,一句话的威慑力极大。那么,味精与***到底有没有关系?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这种物质本身是不致病的,但如果使用不当的话,就有可能会致病。关键就在于烹饪方法是否正确。谷氨酸钠在超过120℃的高温环境中会变成焦谷氨酸钠,而焦谷氨酸钠可能致病。谷氨酸钠在超过120℃的高温环境中会变成焦谷氨酸钠,而焦谷氨酸钠可能致病。”浙江省营养学会理事、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营养工作室负责人缪琴说。
市场上供应的味精,谷氨酸钠含量分为80%、85%、90%、95%或99%不等。低于80%的只能称之为调味品,其他成分以食用盐等作填充料。这就要求大家在选购味精时能擦亮眼睛,看清谷氨酸钠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