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釜内设计压力为0.22MPa,选取机械密封212-90。支撑按JB/T4712.4-2007《容器支座》选择A4 支座。在对客户之前用的反应釜使用过程中,机封部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微量***,在此次设计中增加了底轴承来控制轴的径向跳动,延长了机械密封的使用寿命。针对客户提出反应物料有少量粗化晶粒,在此次设计过程中特别在内筒四周设置了挡板,增强了搅拌的均匀程度,在之后用户反馈意见收到用户满意的评价。:从安全的角度出发, 给出反应釜顶盖与筒体焊接, 在一侧开人孔的结构。基于开人孔的位置悖于常规, 先采用常规设计方法设计出顶盖厚度, 然后分别采用无力矩理论和有限元软件ANSYS作了应力分析, 给出人孔接管与顶盖及筒体相贯线上的一系列应力分布曲线, 并参照JB4732— 95《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作了强度评定, 结果表明强度不足。然后采用内部贴补强圈的局部补强结构, 经过二次分析评定, 强度满足要求。并对设备的无损检测作了相关说明。一般而言,能保证焊缝完全焊透且将烧穿的***减到,则设计就可以说是合理的。
因油加热反应釜传热系数相对较低,应尽可能布置较多的传热面。在保持容积不变的前提下, 适当减小筒体直径可以增大传热面。加热面与冷却面的配置简单的夹套中, 流体处于自然流动状态, 传热情况不良。为了提高给热系数, 必须增加流体的扰动, 使流体处于湍流状态。常采用的办法是将夹套做成外蛇管式结构, 在夹套中装设导流板或扰流喷嘴。在设计的过程中从某造漆厂了解到, 在高温及温变较大的情况下, 不锈钢半圆蛇管与釜壁因温差应力有焊点开焊的现象, 因此, 我们从加工制造角度和安全性考虑, 采用了导流板结构。而密封难点集中反映在顶盖与筒体相连接的部位,主要是因为其密封面积大、密封不易保证造成的。
双相不锈钢反应釜的结构设计与其他材料的反应釜基本相同, 这里就不在详述。焊接接头设计 双相不锈钢的接头设计必须有助于完全焊透并避免在凝固的焊缝金属中存在未熔合的母材。切削加工而不采用砂轮打磨坡口, 以使焊接区厚度或间隙均匀。必须打磨时, 应特别注意坡口及其配合的均匀性。为了保证彻底熔化和焊透, 应当去掉任何打磨毛刺。开孔边缘沿接管环向各向总应力及应力强度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1)内外壁相贯线应力强度沿横坐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且内部相贯线的应力强度值要比外部的大得多,应力强度值大约在接管环向90°附近(该位置为封头没有开孔时环向应力为零的位置)。
一般而言, 能保证焊缝完全焊透且将烧穿的***减到, 则设计就可以说是合理的。冷热加工 虽然双相不锈钢可以进行热加工, 但其允许的温度范围比较窄, 且容易产生碳化物和氮化物的析出, 改变金相***, 使其耐腐蚀性能大大下降。因此, 双相不锈钢在热加工后, 再进行固溶处理。本设计采用冷加工工艺, 很多制造实践表明:双相不锈钢冷作硬化现象明显, 在工艺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变形次数, 减少工序量, 且要缩短工序衔接时间。③钛等,但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盐酸腐蚀速率图及以上腐蚀原因分析可知,普通的奥氏体不锈钢已不在可选的范围了,而钛又是一种很贵重的金属,且它与钢之间的焊接技术还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