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锈钢腹腔穿刺术的操作步骤
1、部位选择 (1)脐与耻骨联合上缘间连线的中点上方lcm、偏左或右1~2cm,此处无重要部位,穿刺较安全且容易愈合。
(2)左下腹部穿刺点 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1/3与外1/3交界处,此处可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肠管较游离不易损伤。放复水时通常选用左侧穿刺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
(3)侧卧位穿刺点 脐平面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交点处。此处穿刺多适于腹膜腔内少量积液的诊断性穿刺。
2、 体位参考
根据病情和需要可取坐位、半卧位、平卧位,并尽量使病患舒服,以便能够耐受较长的操作时间。对疑为腹腔内出血或复水量少者行实验性穿刺,取侧卧位为宜。
3、 穿刺层次
(1)下腹部正中旁穿刺点层次 皮肤、浅筋膜、腹白线或腹直肌内缘(如旁开2cm,也有可能涉及到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进入腹膜腔。
(2)左下腹部穿刺点层次 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进入腹膜腔
(3)侧卧位穿刺点层次 同左下腹部穿刺点层次。
不锈钢腹腔 穿刺术
A 消毒、铺巾 a用碘伏在穿刺部位.自内向外进行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15cm,待碘伏晾干后,再重复消毒一次。 b解开腹穿包包扎带,戴无菌手套,打开腹穿包(助手),铺无菌孔巾,并用无菌敷料覆盖孔巾有孔部位。 c术前检查腹腔穿刺包物品是否齐全:8或9号带有乳胶管的腹腔穿刺针、小镊子、止血钳、输液夹子、纱布、孔巾。
B穿刺 术者左手固定穿刺部皮肤,右手持针经无知觉处垂直刺入腹壁,待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示针尖已穿过腹膜壁层,助手戴手套后,用消毒血管钳协助固定针头,术者抽取复水,并留样送检 。诊断性穿刺,可直接用20ml或50ml***工具及适当针头进行。大量放液时,可用8号或9号针头,并于针座接一橡皮管,以输液夹子调整速度,将复水引入容器中记量并送化验检查。
C术后处理 a抽液完毕,拔出穿刺针,穿刺点用碘伏消毒后,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穿刺部位数分钟,用胶布固定,测量腹围、脉搏、血压、捡查腹部体征。如无异常情况,送病患回病房.嘱患者卧床休息。观察术后反应。 b书写穿刺记录。
D进针技术与失误防范 a对诊断性穿刺及腹膜腔内药***,选好穿刺点后,穿刺针垂直刺入即可。但对复水量多者的放液,穿刺针自穿刺点斜行方向刺入皮下,然后再使穿刺针与腹壁呈垂直方向刺入腹膜腔,以防复水自穿刺点滑出。 b 一定做要准确,左下腹穿刺点不可偏内,避开腹壁下血管,但又不可过于偏外,以免伤及旋髂深血管。 c 进针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刺破漂浮在复水中的乙状结肠、空肠和回肠,术前嘱病患排尿,以防损伤膀胱。进针深度视病患具体情况而定。 d 放复水速度不宜过快,量不宜过大。初次放复水者,一般不要超过3000m1(但有复水浓缩回输设备者不限此量),并在2小时以上的时间内缓慢放出,放液中逐渐紧缩已置于腹部的多头腹带。 e注意观察病患的面色、呼吸、脉搏及血压变化,必要时停止放液并及时处理。 f术后卧床休息24小时,以免引起穿刺伤口复水外渗。
骨与软***肿病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发病年龄逐渐下降,早期发现、正确的诊断、及时诊治对预后有重要的影响。随着检查手段及方法的不断提高,使诊断的正确率逐渐提高,但仍有很大一部分肿病瘤不具备典型的影像学特点,诊断困难。正确的诊断需要临床、影像及病理三结合。其中,病理诊断对诊治方案的选择起着关键作用。穿刺活检是获取病理诊断的主要途径。
腹腔穿刺针厂家批发
腹腔穿刺术针应用流程
1、嘱先排尽尿里,扶坐着靠椅上,或取陡坡平卧,后背铺好束腹带,腹下边系塑胶罩衣及上单。流量少时,则采用侧卧。
2、穿刺术点可选择脐与结节圆心(宜绕开一条线),或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外1/3处(一般挑选左边)。
3、基本皮肤消毒。求美者待无菌手套,铺无菌检测洞巾,局麻达壁层腹膜后。用穿刺器逐渐刺进腹腔。待进到腹部后,可先加***针少量肝置无菌检测中,以便复检。
4、***结束,取下穿刺器,部分涂以碘及酒精,遮盖无菌纱布,以胶带固定不动,再缚束腹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