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建筑设计的要素
静态
中国园林里的水池、河渠等,一般都呈现某种婉约、纤丽之态,微波弱澜之势。其布局较为注重虚、实结合,情致较为强调动、静分离且静多而动少。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特有的构件,唐宋时期斗拱主要作为结构构件,到明清时演变为以装饰构件为主。这种构思和格局较为适于塑造宽松与疏朗、宁静与幽雅的环境空间,有利于凸现清逸与自然、变换与协调、寄情于景的人文气质,表达“情与景会,意与象通”的意境。宛如中国的山水画,一般都留有些许的“空白”,以所谓的“知白守黑”达到出韵味、显灵气、现意蕴的艺术效果和感1染力。
仿古建筑要素
一般元素:粉墙黛瓦、亭台楼阁、假山、流水、曲径、梅兰竹菊等。
特点:浑然天成,幽远空灵;在造园手法上,中国传统园林“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讲求“虽由人造,宛如天开”,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有效的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
中国传统建筑对山水有很强的依赖性,园林布局有绕山绕水和穿山穿水两种。仿古建筑设计的主要要求如今的仿古建筑物大多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而不是木结构,为了使得建筑物在装饰之后的外观效果能达到模结构的程度。绕山绕水是将山水作为建筑布局设计的中心,建筑物环绕在山水的周围,这种设计的典型便是颐和园,这种设计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整个建筑群依靠山和水得到有机联系,游人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眺望到景观的中心。

现代建筑设计与古代建筑设计的融合
思想上的融合
我国南方建筑大部分利用长江以南的地形、植物和河流与庭院的设计进行有机结合,增加了建筑的自然风景气息。现代建筑虽然弱化了古代宫殿建筑的属性,但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在现代建筑中开始增加相应的自然属性,加强了现代建筑的自然特征。利用自然、接近自然的思想实际上是古代建筑设计思想与自然的融合,是古代建筑思想的新时代的发展。仿古建筑要素一般元素:粉墙黛瓦、亭台楼阁、假山、流水、曲径、梅兰竹菊等。如果现代建筑设计思想与古代建筑设计思想充分结合,就可以大大减少施工量,同时还能满足用户对自然的需求。例如,厦门大学科学技术中心就是现代建筑和古代建筑有机结合的典型例子。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在布局设计上,中国古代建筑有一种简单的***规律,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 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组成各种形式的组合。
2、在色彩设计上,运用对比强烈的原色设计,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显著的特征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以其独特的设计体系,在世界建筑设计史1上独树一帜。这一体系不仅在我国各民族各地区广泛流传应用,历史1上还影响到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的一些***,是世界古代建筑中延续时间久的体系,也是传布范围广泛的体系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