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器元件布置图的设计与绘制
电气元件布置图是某些电器元件按一定原则的组合。电器元件布置图的设计依据是部件原理图,组件的划分情况等。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同一组件中电器元件的布置应注意将体积大和较重的电器元件安装在电器板的下面,而发热元件应安装在电气控制柜的上部或后部,但热继电器宜放在其下部,因为热继电器的出线端直接与电动机相连便于出线,而其进线端与接触器直接相连接,便于接线并使走线且宜于散热
(2)强电弱电分开并注意屏蔽,防止外界干扰
(3)需要经常维护、检修、调整的电器元件安装位置不宜过高或过低,人力操作开关及需经常监视的仪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工程学原理
PLC内外部电路
外部电路接线
图1是电动机全压起动控制的接触器电气控制线路,控制逻辑由交流接触器KM线圈、指示灯HL1、HL2、热继电器常闭触头FR、停止按钮SB2、起动按钮SB1及接触器常开辅助触头KM通过导线连接实现。
合上QS后按下起动按钮SB1,则线圈KM通电并自锁,接通指示灯HL1所在支路的辅助触头KM及主电路中的主触头, HL1亮、电动机M起动;按下停止按钮SB2,则线圈KM断电,指示灯HL1灭,M停转。
图1 电动机全压起动电气控制线路
图2是采用SIEMENS的一款S7系列PLC实现电动机全压起动控制的外部接线图。主电路保持不变,热继电器常闭触头FR、停止按钮SB2、起动按钮 SB1等作为PLC的输入设备接在PLC的输入接口上,而交流接触器KM线圈、指示灯HL1、HL2等作为PLC的输出设备接在PLC的输出接口上。1PLC控制系统构成图4是电动机全压起动的PLC控制系统基本构成图,可将之分成输入电路、内部控制电路和输出电路三个部分。按制逻辑通过执行按照电动机全压控制要求编写并存入程序存储器内的用户程序实现。
基本要求
1、按图施工、连线正确。
2、二次线的连接(包括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均应牢固可靠,线束应横平 竖直,配置坚牢,层次分明,整齐美观。
3、采用线束布线时固定线束应横平竖直布置并应捆扎和固定,捆扎间距不宜大于100mm,水平线束固定间距不宜大于300mm,垂直线束固定间距不宜大于400mm。
4、同一列器件的线号读向尽量保持一致。惯例为从左到右,从下到上,从内到外。
5、二次线截面积要求:单股导线 不小于1.5mm2,多股导线 不小于1.0mm2,弱电回路 不小于0.5mm2,电流回路 不小于2.5mm2,保护接地线 不小于2.5mm2;
6、所有二次回路连接导线中间不应有接头,连接头只能位于器件的接线端子或接线端子排上。
7、每个电器元件的接点允许接2根线。每个端子的接线点一般不宜接二根导线,特殊情况时如果必须接两根导线,则连接必须可靠。
8、二次线应远离飞弧元件(指断路器、接触器等元件),并不得防碍电器的操作 。
9、电流表与分流器的连线之间不得经过端子,其线长不得超过3米。
10、电流回路宜经过试验端子(作用可以不拆线直接测电流)接至测量仪表。
11、多股导线端部应加冷压端头接线。弱电回路中截面面积小于1mm2的单股导线应采用锡焊或其它合适的方式接线。
12、二次线不得从母线相间穿过。
13、回拉式弹簧端子的联接:1)硬导线的剥线长度:10 mm左右2)软导线应套上线鼻子压紧后后再插到端子,注意铜线芯不要露出线鼻子且要压实。
3)合格压接。
4)不合格
5)导线插入端子中,直到感觉到导线已插到底部,上部不能露铜。
14、屏蔽电缆的连接:1)拧紧屏蔽线至约15 mm 长为上;2)用线鼻子把导线与屏蔽压在一起;3)压过的线回折在绝缘导线外层上;4)屏蔽线采用单端接地。
15、用热缩管固定导线连接的部分。
控制箱
适用开厂矿、企业、商场、宾馆、学校、机场、港口、***、高层建筑、生活小区等场合,交流50HZ,额定工作电压为交流380V的低压电网系统中,作为动力、照明配电及电动机控制之用,适合室内挂墙、户外落地安装的配电设备。也使用于交流50HZ,电压500V以下电力系统作为消防水泵控制、潜水泵控制、消防风机控制、风机控制、照明配电控制等使用,控制方式有直接启动控制、星三角启动控制、自藕启动控制、变频器启动控制、软启动控制等各种控制方式,还可使用隔离开关、熔断器式开关作为隔离分断点。通过该触头驱动外部的KM线圈和HL1指示灯等负载,而KM线圈再通过主电路中KM主触头去控制电动机M的起动与停止。 一般常规使用的图集有99D303-2常用风机标准图集,01D303-3水常用泵标准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