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检验饮用水是否达到卫生标准,需要进行水中的***数量及大肠菌群数的测定。***总数可以说明水质被污染的程度,一般来说,***数量越多,污染的程度越高。大肠菌群是大量出现在粪便中的非致病菌,从其数量的多少可判断水源被人畜排泄物污染的程度,所以大肠***可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菌。***饮用水标准规定,饮用水中大肠菌群数不超过3CFU/L,***总数不超过100CFU/mL。2005年6月开始,城市供水卫生标准有所提高,自来水中***菌落数不得超过80CFU/mL,任意取100mL水样不得检出大肠***。因此,对水中的***数量及大肠菌群数的检验是保证饮用水安全和控制传ran病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评价水质状况的重要指标。
酶底物法测定总大肠菌群的影响因素
培养温度
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培养温度需严格控制在35~37℃,培养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使检测结果不准确。
培养时间
总大肠菌群培养16~20 h 的检测结果与24 h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培养22、28 与 24 h 结果差异不显著( p>0.05);而大肠埃希氏菌培养 16 ~22 h 的检测结果与 24 h 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培养28 h与24 h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p>0.05)。此方法对总大肠菌群的检测培养时间在 22~28h之间可以得到准确结果,而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则需24~28h;无论振荡培养或者静置培养对培养结果基本没有影响。
目前水中粪大肠***群(耐热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主要有传统的滤膜法及多苷发酵法,并且已经列入环保行业标准方法(Hyr347-2007),此两种传统方法被国内环境监测部门广泛采用,但该方法操作时间久、步骤较为繁琐,并且需验证试验,不能对yi疗废水的污染状况做出快速评价,及时性较差,制约了环保部门的监督监测的即时效果和环境应急措施的制定。因此研究并选择一个快速、准确的监测水中粪大肠***群(耐热大肠菌群)的标准方法就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
酶底物(英语:substrate)在生***学领域指参与生化反应的物质,可为化学元素、分子或化合物,经酶作用可形成产物,一个生化反应的底物往往同时也是另一个化学反应的产物。
酶底物法采用 ONPG 和 MUG 两种营养指示剂,这两种***分别可以被大肠菌群的 β-半乳糖苷酶和大肠***的 β-葡糖醛酸酶分解代谢。当大肠菌群在酶底物检测***中生长时,其使用 β-半乳糖苷酶分解代谢 ONPG,并使样品从无色变为***。大肠***使用 β-葡糖醛酸酶分解代谢 MUG 时,能够发出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