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D 法早应用于海水淡化,近年来不断发展,已广泛应用于果汁浓缩、造纸业和废碱液回收等,淡水生产能力可达 40 000 m?/d。Dahdah T H 等基于上层建筑的概念提出低温多效蒸馏-热蒸汽压缩(MED-TVC)作为传统 MED 的一种改进,并利用 MED 装置内发生的闪蒸过程,确定了系统的方案及运行条件;经过案例验证,该系统结构节省了成本,适用于海水淡化工厂和具有海水淡化系统的电厂,并扩展至混合热力脱盐装置,在热电联产中展示了显著的优越性。
废水除磷方法
废水中磷的去除方法主要是化学除磷和生物除磷。化学除磷速度快,但成本高。生物除磷成本低,但周期长。单一使用化学除磷或生物除磷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如果将两种方法联合使用,优化工艺,就能使废水中磷稳定达到排放标准。
化学除磷原理
化学除磷是通过化学方法将废水中的溶解性含磷物质转变成不溶性含磷物质,从液相转移到固相。常用的方法是投加无机金属盐药剂如铁盐、铝盐或钙盐,与可溶性磷酸盐反应生成磷酸铁、磷酸铝、磷酸钙等溶度积小的化合物。这些细小的不溶性固体物经过投加混凝剂、絮凝剂后聚集成较大的不溶性固体物沉淀下来,经浓缩压滤,达到固液分离,磷进入到污泥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出现了一些新型除磷剂,特别是处理非正磷酸盐的除磷剂,有的废水处理药剂公司研发出了次亚磷去除剂,原理是通过架桥的方式,网捕、吸附废水中的次亚磷并进行沉淀,将磷除去,磷仍以次亚磷的形式存在污泥中。


马铃薯淀粉废水的主要来源、组成、性质和特点
马铃薯淀粉废水为马铃薯淀粉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可分为3类:类是马铃薯清洗水,主要含有小马铃薯、根、芽、叶、草和泥沙等;第2类是马铃薯淀粉提取废水,也称蛋白废水,主要由马铃薯锉磨阶段产生,占总废水量的10%~20%,含有大量可溶性蛋白,少量淀粉微粒和纤维等不溶物,浑浊度高,为主要污染源;第3类是淀粉清洗水。其中、3类废水可循环利用,仅蛋白废水需要处理。蛋白废水中主要含有淀粉、纤维、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脂肪、糖类、***等高浓度有机物。其中,蛋白质含量约2000~8000mg/L,化学耗氧量(COD)约6000~30000mg/L,固体悬浮物(SS)约8500~10000mg/L,回收利用潜力大。但直接生物降解难度高,且造成其中蛋白质等有用物质流失浪费。故处理淀粉提取废水宜以资源化利用为主,生物处理为辅。
生物技术的发展上,生物处理技术目前应用广泛,上升空间也很大。在将来我们可以利用免费资源光能对污水进行处理,利用光能产生***,该产量高,来源便利,投入少量资金可以生成大量***,有生物特征,可以利用其该种特征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由于使用生物技术处理污水的职业数量大,使用该种技术后,可以节省大笔资金,并且由于光合菌的自身特性,污泥处置环节亦可省略,节省占地面积与处理效率。
组合处理技术上首先是一级强化处理技术与人工湿地相结合,可以得到良好的成果,增大出水水质达标的概率;减少前期***和后期运营花销;在人员方面,该技术可以减少人员的参与,操作简便,如果将来水量激增时,还可使一级强化处理技术与活性污泥技术相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