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根。
性味
味苦、酸,性微寒。
归经
归肝、d脾经。
***
养血,敛阴止汗,柔肝止d痛,平抑肝阳。
主d治
用于血虚萎黄,月经d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d痛,四肢挛痛,头d痛眩晕。
相关配伍
治妇人胁痛:香1附子四两(黄子醋二碗,盐一两,煮干为度),***药。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调,无时服。(《朱氏集验医方》芍药汤)
用法用量
6~15g。
禁忌
不宜与藜芦同用。
采集加工
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炮制方法
1、***,洗净,润逶,切薄片,干燥。
2、炒***,取净***片,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微***。
3、酒***,取净***片,照酒炙法(附录ⅡD)炒至微***。
宜食
血虚阴虚、胸腹胁肋疼痛、肝区痛、胆囊d炎、胆d结1石疼痛、泻痢腹d痛、妇女行经腹d痛、自汗易汗盗汗、腓肠肌痉挛、四肢拘挛疼痛、不安腿综合症等病症患者适宜食用。
忌食
***性寒,虚寒性腹d痛泄泻者以及小儿出麻d疹期间不宜食用;此外,服用中药藜芦者也不宜食用***。
采集方法
夏、秋采挖已栽植3~4年的芍药根,d除去根茎及须根,洗净,刮去粗皮,入沸水中略煮,使芍根发软,捞出晒干。
我合作社大量求购鲜白术,鲜白1芷,鲜***,有货的老板请联系我,另出售白1芷种子,***芽子,油用牡丹籽,油用牡丹苗一到四年,提供种植技术,包回收产品,我合作社期待与您牵手共赢
***成品
干燥根呈圆柱形,粗细均匀而平直,长10~20厘米,直径1~1.8厘米。表面淡红棕色或粉白色,平坦,或有明显的纵皱及须根痕,栓皮未除尽处有棕褐色1斑痕,偶见横向皮孔。质坚实而重,不易折断。药商13年的合同计划量大概2800吨,但产地货源出现严重不足。断面灰白色或微带棕色,木部放1射线呈菊花1心状。气无,味微苦而酸。以根粗长、匀直、质坚实、粉性足、表面洁净者为佳。
芍药名称,初载《本经》,从陶弘景开始,分为***药、赤芍药两种。***药多为栽培种,赤芍药则多为野1生种,但在个别地区,如陕西所产的宝鸡***,亦系野1生种而作为***使用者。焦***:取***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喷淋清水少许,取出,晾干。根条细瘦弯曲,大小不等,栓皮及须根痕较多,质松,粉性小,断面射线不明显,品质为次。

《本草衍义》:"芍药全用根,其品亦多须用花红而单叶,山中者为佳。花叶多即根虚。然其根多赤色,其味涩,若或有色白粗肥者益好,(钅余)如经然,血虚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曰减芍药以避中寒,诚不可忽。"理中气。脾虚则中满,实则满自消,治中则心下不痞,泻肝则胁下不痛。善噫者,脾病也,脾健则不噫,肝d脾之火上炎,则肺急胀逆喘咳,酸寒收敛,以泻肝补脾,则肺自宁,肺急胀逆喘咳之证自除。凉血补d血,则太阳鼽衄自愈。脾虚则目涩,得补则涩除。肝家无火,则肝血自足;阳维病苦寒热,及带脉病苦腹d痛满、腰溶溶如坐水中,皆血虚阴不足之候也;肝d脾和,阴血旺,则前证自瘳矣。缓急止d痛:用于治d疗:(1)脘腹胸胁疼痛,如中焦虚寒,脘腹疼痛。"(《本草经疏》)张隐庵:"芍药,气味苦平。风木之邪,伤其中土,致脾络不能从经脉而外行,则腹d痛;芍药疏通经脉,则邪气在腹而痛者可治也。心主血,肝藏血;芍药禀木气而治肝,禀火气而治心,故除血痹;除血痹则坚积亦破矣。血痹为病,则身发寒热;坚积为病,则或疝或瘕;芍药能调血中之气,故皆治之。止d痛者,止疝瘕之痛也。肝主疏泄,故利小便。益d气者,益血中之气也。益d气则血亦行矣。"(《本草崇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