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长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现存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













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商代后期王室青铜祭器,一说为商王文丁为其母而作;另一说为商王且庚、且甲为其母而作。此鼎型制雄伟,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重的古代青铜器,有“青铜之冠”之称。











其他鼎 扁兽足鼎, 商代。1975年8月于江西省樟树市三桥乡横塘出土。通高29厘米,口径20厘米,重3.2千克。该鼎斜折沿,方唇,沿上有一对直竖耳,耳上名卧一虎。虎呲牙咧嘴,尾部上卷,身饰云雷纹。鼎身上下各饰一周圆圈纹,中部有三棱,以棱为中心饰三组由变体云雷纹组成的饕餮纹。三扁足呈变体兽形,卷尾似虎,突目、高冠,尖嘴似鸟,全身也饰云雷纹。类似造型的青铜鼎在新干县大洋洲商代墓葬中多有发现,可见当时铸造数量之大,使用范围之广。现藏于江西省樟树市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