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絮凝技术是一种代替传统加药絮凝的方式
电子絮凝技术是一种代替传统加药絮凝的方式,以电荷为絮凝辅助介质对污水进行絮凝的处理技术,此技术主要包括:电子絮凝系统、离心澄清反应系统、控制系统及附加配套系统等。 主要应用领域: 1. 高浊度、高悬浮物污水处理 2. 含***离子废水处理 3. 含油废水处理 电子絮凝技术优势: 节约成本 :包括初期成本及运行成本。 出水稳定 :结果不受源水水质(温度、悬浮物浓度、 PH 等)变化影响。 绿色环保 :不添加任何的化学药剂,也因此不会造成水质的二次污染。 效率提高:经过电子絮凝处理系统处理后, 95% 以上的污水可以得到再利用。 节省人力:系统全自动运行,基本无需维护。 不受 PH 值影响:电子絮凝技术可以在源水 PH 值 2-9 的范围内应用,其处理效果不受源水 PH 值影响。
电凝水处理电絮凝技术工作原理
电絮凝水处理 电絮凝技术工作原理: 电凝过程中,电流通过平行金属电极板进入水中。金属电极板根据去除物质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材料,以达到处理效果,经常应用的有铁、铝、钛、石墨等。每种材料在某个领域中的应用范围都很广泛,同时它在这个领域中的应用又是独特的。反应箱的设计和电极板的选择是以对电凝技术的实验测试和丰富经验为基础的。
废水除磷废水中的磷多以PO23、PO33-、P2O74
废水除磷 废水中的磷多以PO23-、PO33-、P2O7 4- 和PO3- 的形式存在,当废水加热至90 ℃以上,4 种磷酸根离子会通过一系列反应变成PO43-,此时可与电絮凝阳极溶出的Al3 、Fe3 反应生成难溶的AlPO4 和FePO4 而被除去。其中PO33- 难去除,在工况中投加生石灰可提高PO33- 的去除率,但泥量大。冯爽等采用电絮凝法去除二级处理出水中的磷,原水磷(以PO43- 计) 质量浓度3 mg/L,电解槽容积4 L,铁极板尺寸 10 cm×15 cm×1 mm,极板间距1.5 cm,电流0.31 A,曝气,电解8 min 后磷去除率可达约80%,出水磷质量浓度降至0.68 mg/L。另外,废水酸度对磷去除率有明显影响,碱性条件下有助于磷的去除,而在酸性条件下能显著降低磷的去除率,这是因为当废水呈酸性时,大量的金属氢氧化物絮凝剂和难溶的 AlPO4 和FePO4 会被溶解,明显降低除污效率。在工程化方面,M. A. Rodrigo 等采用电絮凝技术去除生活污水中的磷,水源来自城市污水处理站,极板有效面积100 c m2,极板间距9 mm,pH=4.5,电导率0.75 mS/cm,电流密度10 A/ m2,每次处理废水5 d m3,当通电量为25 A·h/ m3,能耗为4.5 kW·h/ m3 时,该污水中磷的去除率接近100%。
CECS
CECS-Q"视垢"系列电解水处理器 电解缓蚀技术:电解反应室与管道相连,起到阴极保护作用。电解产生的活性物质(活性氧和氢氧根自由基等)在设备管道内壁形成保护膜,隔离溶解氧与管壁产生氧化腐蚀。该过程全自动运行,自动适应水质变化,可动态调节冷却循环水LSI指数,实现缓蚀作用。 电解杀菌灭藻技术:电解电流将水中的部分氯离子转化成游离氯(水中余氯高达0.5ppm),同时产生臭氧、氧自由基、氢氧根自由基和等强氧化剂,实现杀菌灭藻功能。同时结合安培电流、阴极高pH环境的和阳极低pH环境,进一步增强杀菌灭藻能力。特别的,电解作用能杀灭空调系统容发的军团菌,防治生物污染,保护人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