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土器具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发明之一。刚出现的陶土器具是使用粗糙的土陶制成的,后来出现了比较坚实的硬陶,再发展为表面敷釉的釉陶。从杀泥(练泥)开始,盘余,泥扳,捏塑,拉坯等技法的应用,一件件艺术品从自己的手中诞生出来,装点自己美丽的生活。宜兴古代制陶业是陶土器具的代表之一,在商周时期,便有了几何印纹硬陶。而到了秦汉时期,已有釉陶的烧制。紫砂陶器是陶土器具中的精品,早在北宋初期就已经崛起,并成为独树一帜的茶具,紫砂陶器更是在明代时期极为流行。
日用陶器,即普遍的缸罐,烧结溫度1200—1400℃上下。在金属材料、塑胶用具出現以前,缸罐是生活起居中数应用的器皿,因此这种容器被称作“日用陶”。所以在很多艺术家创作陶瓷艺术品时会着重突出陶或瓷的质感所带给欣赏者截然不同的感官享受,因此,创作前对两种不同材料的特征的分析与比较是十分必要的。日用陶器常用材料含有粘土越来越少,因此不但烧结水平高,并且开放性气孔很大较多,不但透气性,也透水性,因此一般的陶器务必在表层刷过一层低溶点的陶土(一般是粘土类化合物),产生玻璃状化学物质,为此封闭式开放性气孔。宜兴,称之为“陶都”,就是说由于生产加工制做日用陶的陶土資源非常丰富多彩,也就是说常说的“夹泥”(也称“甲泥”),因夹在黄石市层中间而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