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塞环的检验与修理
活塞环的检验与修理
1)活塞环间隙的检查与修理
①侧隙的检查侧隙(也叫边隙),是指活塞环与环槽平面间(槽内的上下平面间)的间隙。侧隙过大,将影响活塞的密封作用;侧隙过小,将会使活塞环卡死在环槽内。
侧隙的测量是把活塞环放在各自的环槽内,围绕着环槽滚行一周,应能自由滚动,而且
既不松动又不涩滞,用厚薄规按规定间隙大小测量。
如活塞环侧隙过小,可采用下列方法:将活塞环放在极细的(00号)砂布上研磨,研磨时,砂布应放在平板上,稍涂机油,使环贴紧砂布,细心、均匀地作回转运动;用平板玻璃涂以磨料(金刚砂)及机油,将活塞环平放细磨。如侧隙过大,活塞环将不能使用,要采用加厚的活塞环,但更普遍的方法是更换活塞。KTA19基本型柴油机的消声器,它是多腔膨胀共振型(在膨胀筒圆周充填有吸声的超细玻璃纤维),在标定工况下可使噪声下降约为30dB(A)。
背隙的检查背隙(也叫槽隙),是指活塞与活塞环装入汽缸后,活塞环背部与活塞环槽之间的间隙。为了测量方便,通常用活塞环槽的深度与活塞环的厚度之差来表示(可用带深度尺的游标卡尺测量)。活塞环一般应低于环岸0.2~0.35mm,以免在汽缸内卡住。从动盘还固定有筒状盘,其外圆面与驱动盘的内圆面相配合,以保证驱动盘与从动盘的同心度。如果背隙过小,可将活塞环槽车深。
②开口间隙的检查开口间隙(也叫端隙),是指活塞环装入汽缸后,在活塞环的开口处两端之间的间隙。开口间隙的大小与汽缸直径有关,汽缸直径每100mm,开口间隙为0.25~0.45mm,而且一道环,然后依次减小。若开口间隙过大,汽缸密封不好;若开口间隙过小,活塞环受热膨胀后将卡死在汽缸内。当输出转矩大于阻力矩时,则转速将升高,如不能达到新的平衡,则转速将不断上升,会发生“飞车”事故。
检查活塞环的开口间隙,是先把活塞环平正的放在待配的汽缸内,用活塞头部将活塞环推至汽缸的未磨损处(或新汽缸的任何一处),使活塞环平行于汽缸体平面,然后用厚薄规测量其开口处两端之间的间隙。
如果其开口间隙超过规定值过大,则不能使用,必须更换活塞环;若开口间隙过小,可用细锉刀锉环口一端,加以调整,锉时要注意:环口端面要平整,锉后要留有倒角,以防止环外口的锋利边拉坏汽缸,并且要边锉边检查,以防造成开口间隙过大。
2)活塞环漏光度的检查活塞环必须与汽缸壁处处贴合,以便有效地起到密封作用。为此,在选配活塞环时,应进行漏光度的检查。
检查的方法,通常是将活塞环平放在汽缸内,在活塞环下边放一个灯泡,上面放一个板盖住环的内圆"观察环与缸壁之间的漏光缝隙。一般要求是:活塞环漏弧长不超过60。;在环端开口处左右30°范围内不允许漏光。
3)活塞环弹性的检查为了保证活塞环与汽缸的紧密配合,活塞环应有一定的弹性。弹性过大,对汽缸壁产生过大的压力,增加摩擦损失,汽缸壁容易早期磨损;弹性过小,则活塞环在汽缸内就不能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容易使汽缸漏气窜油。
活塞环的弹性可在弹性检验器上检验。检验时,将活塞环放在检验器的凹槽内,环的开口向外,然后移动杠杆上的重锤,按规定所需的力,使活塞环的开口间隙压紧至规定尺寸,如果荷重符合技术规定的数据,活塞环的弹力便认为合格。
如果没有检验器,可用新旧对比法,将被检验的旧活塞环与新环上下直立放在一起,在环上施加一定压力。如果被检验的旧活塞环开口相碰,而新活塞环口还有相当间隙时,即表示旧环弹性不够,应予以更换。
4)活塞环的选配内燃机大修时,应按照汽缸的修理尺寸,选用与汽缸、活塞相适应的同级活塞环,不可用大尺寸的活塞环锉小使用,因为,如果选用了较大的活塞环,虽然可将开口处锉去一部分,勉强装入汽缸内,但这样会使活塞环失圆,使活塞环与汽缸壁接触不严密而造成漏气,影响内燃机的正常工作性能。喷油提前角调节装置喷油提前角是指柴油开始喷入汽缸的时刻相对于曲轴上止点的曲轴转角,而供油提前角则是喷油泵开始向汽缸供油时的曲轴转角。
活塞环除标准尺寸外,为了适应汽缸修理的需要,其修理加大尺寸与汽缸修理加大尺寸相同,即共有六级加大尺寸,每级加大0.25mm,直至1.5mm,在活塞环端面上都印有活塞环的修理尺寸。也有生产厂家将活塞环开口间隙做小一些,以便装配时调整。
5)活塞环的装配安装活塞环一般采用专用工具一一活塞环钳,在没有专用工具的条件下,也可用三块铁片或平口起子安装。有的活塞环采用了不同的断面,在安装时要特别注意其安装方向。

曲轴弯、扭的检验
①曲轴弯曲的检验将曲轴的两端放在检验平板上的“v”形架上,以前后端未发生磨损部分为基面(前端以正时齿轮轴颈,后端以装飞轮的突缘)校对中心水平后,用百分表进行测量。测量时,百分表的量头对准曲轴中间的一道(被检验曲轴的主轴颈个数为单数时)或两道(被检验曲轴的主轴颈个数为双数时)曲轴轴颈,用手慢慢转动曲轴一圈后,百分表上所指的大和小的两个读数之差的1/2,即为曲轴的弯曲度。③取出压气机叶轮后,用手托住涡轮叶轮,把附有涡轮转子轴的中间壳从台虎钳上取下置于工作台上。
测量时,不可将百分表的量头放在轴颈的中间,而应放在曲颈的一端,否则,由于轴颈不同圆,而对曲轴的弯曲量作出不正确的结论。必须指出,这样测出的结果,因为牵涉到两端轴颈失圆所增加的误差,故为一近似值。因为失圆和弯曲的方向往往并不重合。
弯曲度多用弯曲摆差来表示,弯曲摆差为弯曲度的两倍,其摆差一般不应超过0.10mm。曲轴中间轴颈中心弯曲,如不超过0.05mm时,可不加修整;若轴瓦合金为铝基合金(俗称铝瓦),能转动2、3圈,同时再握住连杆小端,沿曲轴轴线方向拨动,应没有松旷感觉即为合适。如超过0.05~0.10mm时,可以结合轴颈磨削一并予以修正;如超过0.10mm时,则需加以校正。
②曲轴扭转的检验曲轴弯曲检验以后,将连杆轴颈(如1、6或2、5或3、4)转到水平位置,用百分表测出相对应的两个连杆轴颈的高度差,即为扭转度,曲轴的扭转度一般较小,可在修磨曲轴轴颈时予以修正。

轴瓦的检验
①外观检查
a.合金层烧熔,应报废。
b.表面磨损起线严重,发生咬伤者,应报废。
c.铅青铜合金有剥落现象,应报废;若白合金层中有小片剥落,则可焊补修复。
d.轴瓦表面有裂纹,且裂纹较深较宽者,应报废。
e.轴瓦***块或***销与孔有损伤者,不能使用。
f.轴瓦外圆磨损,或用锉刀锉过应报废。
②测量轴瓦 测量轴瓦主要是测量合金层的厚度。内燃机轴瓦有两种类型:厚壁轴瓦和薄壁轴瓦。厚壁轴瓦浇铸的合金层厚度为5~10mm,薄壁轴瓦又有两种:壁厚为0.90、2.30mm的,浇铸的合金层厚度为0.4~1.0mm;壁厚为1.0~3.0mm的,浇铸的合金层厚度为0.6~1.5mm。一般轴瓦的浇铸厚度各机型说明书都有具体说明。③焊后整理焊后,应先将焊修处凿修平整,并钻通油道,检验焊接处有无裂纹,曲轴有没有弯曲变形。
在维修过程中,可参关说明书,这里就不多讲述。
测量合金层厚度的方法有两种。
a.新旧比较法:新旧两轴瓦厚度之差,就是磨损量。(合金层的)标准尺寸一磨损量=合金层的厚度。
b.在***轴瓦中找出磨损后薄的一片,先测出总厚度,再测出底板厚度,二者之差即为合金层厚度。
内燃机大修时,无论是主轴瓦或连杆轴瓦,若其中有一片因磨损过薄或损坏而不能继续使用时,应予以成套更换;小修和中修时则允许更换个别轴瓦。
③轴瓦座孔的失圆度和锥形度不应超过允许范围
a.技术要求:生产厂或大修时,失圆度和锥形度均不超过0.02mm;使用时,内燃机不超过0.07mm。
b.轴瓦座孔的失圆度和锥形度超过允许值的后果:使轴瓦座与瓦片贴合不严,造成轴承散热不良,瓦背漏油,轴瓦变形。
c.检查方法:按规定力矩上好瓦盖,然后用量缸表测量其失圆度及锥形度。
d.瓦片装入座孔时,瓦片的两端应高出座孔平面0.05mm。如果过高,则拧足扭力时会引起瓦片变形。解决的办法是:在无***块的一端锉去少许。如果过低,则瓦片在座孔内窜动。解决的办法是:在瓦的背面垫一张与瓦片尺寸相等的薄铜皮,但应保证刮配后有一定的合金层,同时还要注意留出油孔,允许在瓦的背面垫纸和导热不良的物质,以免影响轴承散热。为保证配气相位的准确,在曲轴与凸轮轴驱动机构之间通常设有专门的记号,在装配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说明书的要求将记号对准,不得随意改动。并且这种方法只能在小修和中修时使用,大修时不允许。当拧足扭力后,瓦片不得在座内有任何窜动,同时,瓦的背面与座孔接触面积不应少于75%,否则,同样会造成润滑与散热不良等后果。
配气机构的结构形式及工作过程
气门式配气机构由气门组(气门、气门导管、气门座及气门弹簧等)和气门传动组(推杆、摇臂、凸轮轴和正时齿轮等)组成;进排气系统由空气滤清器、进气管、排气管和消声器等组成。
内燃机配气机构的结构形式较多,按照气门相对于汽缸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两种形式:气门布置在汽缸侧面的称为侧置式气门配气机构;气门间隙发动机工作时,气门、推杆、挺柱等零件因温度升高而伸长。气门布置在汽缸顶部的称为顶置式气门配气机构。采用侧置式气门配气机构布置的燃烧室横向面积大,结构不紧凑,而高度又受气流和气门运动的限制不能太小,所以当压缩比大于7.5时,燃烧室就很难布置。对于柴油机,由于压缩比不能太低,所以广泛采用顶置式气门配气机构。按凸轮轴的布置位置可分为上置凸轮轴式、中置凸轮轴式和下置凸轮轴式;按曲轴与凸轮轴之间的传动方式可分为齿轮传动式和链条传动式;按每缸的气门数目可分为二气门、三气门、四气门和五气门机构。
顶置式气门配气机构由凸轮轴、挺柱、推杆、气门摇臂和气门等零件组成。进、排气门都布置在汽缸盖上,气门头部朝下,尾部朝上。如凸轮轴为了传动方便而靠近曲轴,则凸轮与气门之间的距离就较长。④石灰乳法将曲轴洗净浸在热油(机油)中约2h,让油进入裂缝,取出抹干后,用喷枪把“石灰乳液"喷到曲轴上使其干燥(石灰乳液是清洁的白垩和酒精的混合液,其比例为1:10-1:12),或用气焊火焰将曲轴上的喷层加热至70~80℃。中间必须通过挺柱、推杆、摇臂等一系列零件才能驱动气门,使机构较为复杂,整个系统的刚性较差。
顶置式气门配气机构工作过程如下:凸轮轴由曲轴通过齿轮驱动。当内燃机工作时,凸轮轴即随曲轴转动,对于四冲程内燃机而言,凸轮轴的转速为曲轴转速的1/2,即曲轴转两转完成一个工作循环,而凸轮轴转一转,使进、排气门各开启一次。当凸轮轴转到凸起部分与挺柱相接触时,挺柱开始升起。通过推杆和调整螺钉使摇臂绕摇臂轴转动,摇臂的另一端即压下气门,使气门开启。在压下气门的同时,内、外两个气门弹簧也受到压缩。在上止点附近,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的角度称为气门重叠角(以℃A表示)。当凸轮轴凸起部分的高点转过挺柱平面以后,挺柱及推杆随凸轮的转动而下落,被压紧的气们弹簧通过气门弹簧座和气门锁片,将气门向上抬起,后压紧在气门座上,使气门关闭。气门弹簧在安装时就有一定的预紧力,以保证气门与气门座贴合紧密而不致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