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避免运动损伤,并不是去防止那些小磕小碰,因为防不住,也没有必要。但如果因噎废食,害怕风险而禁止有潜在风险的训练项目,对孩子的身体运动能力发展也是无利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三个目标中,除了身高没有非常明确的证据证明之外,别的都是可以通过运动训练来达成的。关键还是在于老师们对训练过程的严格把控,要确保孩子不会在训练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意外。
后,其实很多家长都会特别在意的一点担忧,就是训练效果。
我在这里还是要再重申一下,运动效果,不科学、不现实,所以我们不提倡。这就好比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作文水平好(按照目前教育对高改革的发展思路,语文比重将会显著增大),而作文水平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大量的写作经验共同叠加,如果只看了一本书,就要把作文水平提高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不现实,也不可能。同时,建议大家如果做完A活动之后,后面要不断推出B、C、D等类型的活动,同样遵循“48小时”互动原则,在48小时内找到合适的时间推送给用户,通过多频互动方式让用户感受机构自身课程和产品的核心价值,而不是做完一次活动就结束了。
机构在营销期间一定要根据不同类型家长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针对动机强、消费能力强的家长,机构以电销方式或许就可以轻松获客;针对动机弱、消费能力强的家长,机构可以构建产品***场景实现引流;与传统体能训练不同,体适能训练强调全性,强调发展机体的弱链和对称性,强调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的平衡发展等。动机强、消费能力弱的家长,机构可以通过优惠、团购、活动等形式吸引客户。
面对一个阶段的家长,机构要想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客户就需要站在客户角度进行思考,有一个思考公式大家可以借鉴: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家长需要通过儿童体适能课程解决某个问题(或者达到某个目标),否则就会造成某个严重后果。
爱酷体育赛事总监邱国晋:机构要学会利用赛事进行营销。比赛不仅可以验证孩子的学习效果,也可以为儿童运动馆进行引流以及品牌宣传。
利用赛事为线下儿童体适能场馆进行导流,前提条件需要将赛事举办地点选择在自己场馆周边3-5公里范围内,以聚焦潜在客户。之后需要机构在赛前、赛中、赛后规划流程,为场馆导流。
在比赛之前,需提前告知用户要想熟知比赛规则需要到实体店咨询,而要想获取好成绩可以到实体店内进行培训。在比赛期间,机构可将领取参赛必备物品设置在线下实体店内。赛后也可以将比赛奖励与场馆内产品挂钩,实现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