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渔乐仙宫圆形内循环养鱼系统每2-3亩水面可安装1组。每组可养商品鱼2--万斤(草鱼、鲤鱼等大体型鱼类4-6万斤,鲈鱼、黄颡鱼等小体型鱼类2-3万斤),按一年养两茬记,产量可达4--12万斤。养殖效率是传统养殖方法的3倍。
渔乐仙宫圆形内循环养鱼系统设计科学,结构紧凑,即可用来养殖四大家鱼,也可以养殖鳜鱼、鲈鱼、黄颡鱼等名贵鱼类,在湖北公1安县养殖泥鳅,也获得了每组设备6万多斤的高产。
从目前你们推广的情况上看,在推广品种上有没有限制?
周:虽然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已对此研究了很多年,但是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要对其进行本土化,美国的工业化流水养殖主要就是一个斑点叉尾鮰,但是中国可以养殖的品种很多。从理论上讲,只要可以吃膨化料、只要能适应高密度养殖,都可以进行工业化流水养殖,当然要是养虾的话,现在还不行。因此,必须定期进行水质监测,以监测溶解氧,pH值,氮气氮,氨氮,***等指标的变化,并及时处理。有人说有硬棘的鱼会挤压受伤,我们没有碰到。至于大池塘中的放养品种,只要是滤食性的就都没问题。目前我们的推广工作还仅限于淡水品种,以后将会一步步地拓展到海水养殖领域。

[循环水产养殖可以***吗?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外国人在遇到更多困难问题时通常会这样说。)让我们首先确定水产养殖首先是***的前提!如果你***,你将不得不亏本。如果你有钱并且你躺在地板上,这不是一项***。这是一家国有企业,好吗?其次,水产养殖业是一项高风险***。有一句老话说好,家里有一百万,生活不算数!这句话是揭示水产业高风险的好方法。而新型的养殖模式下,投料、施药均只要一人就可以轻松操作,捕捞时也只需两名工人即可胜任。第二套******并不总是走到尽头。农业存在风险。***是否必须谨慎?我说过,丑陋的话语已经非常好了。
“集装箱养鱼”打造精准扶贫的“长垣特色”
作为一个扶贫项目,长垣县的集装箱养鱼的确是一个非常新鲜的方式,是对“资产收益扶贫、发展特色产业扶贫”等精准扶贫工作新模式的有力探索。
空中俯瞰集装箱养鱼扶贫项目
工人们在一排排蓝色集装箱间忙碌
箱内大批的鱼群争食嬉戏,搅地水面上下波动,哗哗作响。
新华网郑州11月4日电 (李志红 王晓飞 王威)“集装箱也能养鱼?而且还是个扶贫项目?”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大多数人听起来还真有点不敢相信,但,这是个真事儿!
11月2日上午,记者驱车奔驰在河南省长垣县常村镇的广袤田野上,车窗外不远处矗立着热电厂高大的冷却塔,在冷却塔的旁边,350个天蓝色的集装箱整齐地排列在一起,看起来甚是壮观。唐山海都食品有限公司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实验室的研究与实践是中国***家。同行的长垣县扶贫办主任李建民告诉大家:“那一大片集装箱里养的都是鱼,经济价值很高,是咱县里今年***发展的养殖扶贫项目,让不少贫困户都尝到实惠了!”
走进厂区,穿梭在一排排集装箱之间,才发现每个箱体外面都有几根粗粗细细的管子穿进箱内,看起来极其复杂,原来这就是“受控式循环水集装箱养殖系统”。
工作人员打开箱体,一股股暖湿的热浪扑面而来。水箱内大批的鱼群争食嬉戏,搅的水面上下波动,哗哗作响。
河南水投长垣县集装箱养殖扶贫项目负责人于洋介绍说:“这个系统其实就是利用退役废旧的集装箱养鱼,利用电厂剩余的热水加热,使水温始终控制在28度左右,具备智能自动化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等特点。这里的每个集装箱内能同时养殖5000斤左右的鲜鱼,主要包括罗非鱼、翡翠斑、苏丹鱼等种类。现在我们养鱼有一个瓶颈:水质富营养化、鱼病增多、生产力下降,其实这都跟水质有问题。罗非鱼一般生长期3个月左右,翡翠斑大概需要5-8个月,一年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鱼粪等养殖肥料在厂区内种植天然有机蔬菜,发展鱼菜共生,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和产业化示范作用。”
已经在集装箱前忙碌了半天的女工牛令军,闲暇之余跟记者唠起了家常:“俺就是这附近蒲东区姬庄村的贫困户,家里6口人,有公公婆婆,还有俩孩儿,俺那口儿前几年生了一场大病花了不少钱,现在也没法干重活。把鱼限制在相对狭小的空间里,而让流动的水不间断地在“跑道”内流过,带来氧气、食物,带走粪便、残渣。今年7月份,咱这项目上需要人就来了,每天活儿也不老多,一个月还能挣3000元钱,现在家里生活好多了!”说完这番话,牛令军自己也腼腆地笑起来,脸上浮现着无限的满足感。
有产业支撑,变“输血”为“造血”,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贫困、拔掉“穷根”。“渔乐仙宫”致力于打造新型产业化水产养殖技术交流平台,连接大专院校、水产科研院所,促进水产科技成果转化,专注于智能化、环保型、工厂化水产养殖高1端装备研发、推广。长垣县扶贫办主任李建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作为一个扶贫项目,集装箱养鱼的确是一个非常新鲜的方式,是对‘资产收益扶贫、发展特色产业扶贫’等精准扶贫工作新模式的有力探索。它把养殖业与扶贫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吸纳长垣县财政扶贫资金入股项目,利用扶贫资金产生的利润分红每年按户均分至贫困人口,不仅可以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而且还为部分贫困户解决了就业,拓宽了增收渠道,仅这一个项目将带动全县612户2485人脱贫。”(完)
工人们在厂区进行操作
“集装箱养鱼”扶贫项目厂区一角
一名工人从宣传板前走过
项目负责人于洋接受新华网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