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抱鼓石是礼制建筑等级的符号象征,也是“非贵即富”的门第符号,抱鼓石无法脱离它主人背后的政治、经济基础而***存在。
中国传统建筑也静静的跟随时光流转,不言不语!而中式传统建筑的构件也随着时代的变迁演化着,有的成了非遗,有的进了博物馆,还有一些变通成新一代建筑的亮点,传承更迭!
推开庄严的大门,进入宅院之前,往往会沉醉于高墙青瓦,轻扣精雕的门环容易被忽略的,或许就是脚边看似不起眼的抱鼓石。
抱鼓石有什么来历?
抱鼓石,因有一个犹如抱鼓的形态承托于石座之上而得名,又称门鼓、石鼓、螺鼓石,是门枕石的一种,放置于住宅等建筑的门槛两旁,可以稳固门面。下面给大家说一下抱鼓石的来历:
相传古代凯旋的将军,为显耀其战功,便把战鼓置于门前,后来衍变以抱鼓石代替。抱鼓石有击鼓、升堂、听政之意,一般只有衙门或官宦之家才可置立,其次是***寺庙。随时间推移,抱鼓石渐渐分为“武立鼓、文立箱”两种样式,即武官家门口立鼓形抱鼓石,文官家门口立箱型抱鼓石。
封建社会,门前一对抱鼓石是功名的标志,无功名者门前不可立“鼓”。门户越大,相应的抱鼓石也越大。可以说,抱鼓石承载了户主人的身份地位、等级、审美品位等诸多意义。
抱鼓石雕饰纹样丰富多彩,主要有瑞兽祥云、花鸟虫鱼和器物什锦等。常见图案有:麒麟卧松、犀牛望月、蝶入兰山,也有的做成五世同居(五个狮子)图案。鼓上面一般为兽形,上面有站狮、蹲狮或卧狮(俗称狮子狗)。抱鼓石鼓顶的狮子是龙生九子之一的椒图。抱鼓石看着雄浑纯朴,古态盎然,***古典艺术美。
仿古石雕出现于明清而盛行于民国,是近代石雕艺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仿古石雕旨在仿古石雕的造型、花纹和占朴的风格,目的在于欣赏和玩好。同时也必然以间接的方式,反映出本时代的艺术风貌及精神文化风貌。
而近些年大家越来也喜欢仿古物品,仿古石雕也随之盛行。仿古石雕主要有仿古花盆,仿古鱼缸,仿古麒麟,仿古貔貅,仿古门石,仿古拴马庄,仿古石桌石凳等题材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