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粘合剂和膨胀珍珠岩气泡的形成阶段对泡体的密度和泡孔的分布情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控制泡体性能和质量的关键阶段。珍珠岩开始收缩的温度比长石低120℃,软化温度低75℃,软化范围加宽95℃。因此在制作衬垫时,将AC发泡和膨胀珍珠岩,BA-3168B丙稀酸,活化剂ZN0等助剂充分均匀混合,是形成均匀分布气泡的基础。成核的数量取决于料浆的粘度与发泡剂开始分解时刻和气体分解速度,具有一定粘弹性的料浆才能包住气体,形成大量的气泡。
作为生根培养基,珍珠岩要优于岩棉。膨胀珍珠岩填充后的绝热系统中的热传递等价为热材料本身的固体热传导和材料的气体传导。珍珠岩的突出特点是它能轻而易举并不断的把保持在植物容器浅水库基板的营养液的水分和营养提供给植物。水通过珍珠岩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毛细管,并以同样的速度,由植物自己搬运。营养丰富的水被保存在珍珠岩颗粒的细小表面上,用于植物的根系,过剩的水分则被保存在珍珠岩的腔体内。保持根部的一个理想的润泽平衡是珍珠岩相比少有细管的岩棉具有的优势。
珍珠岩是火山喷发的酸性岩经急速冷却而形成的玻璃质岩石。屡次的试验证明了珍珠岩在商业种植和家庭园艺中的优越性,而水培也不例外。与其具有相似成因,产状和成分的还有黑岩和松zhi岩。珍珠岩在高温下煅烧后, 体积迅速膨胀4-30倍,岩石中形成无数的玻璃质封闭孔,这种烧成品叫膨胀珍珠岩。它具有重量轻、绝热、耐火、耐等优良性能,因而目前广泛用于。化工,污水处理,农ye部门。当酸性熔岩喷发出地表时,由于岩浆骤冷而有很大粘度,使大量水蒸气未能从岩浆逸散而存于玻璃质中。
先将珍珠岩的无效水含量在膨胀前去除掉,使其保留正常膨胀所需的水分(即有效水分)。珍珠岩在有些地域俗称珍珠石,是一种类似流纹岩的酸性火山喷发熔岩,由于喷发后急速冷却,形成球粒状玻璃质岩石,有弧形或圆形裂纹,尤如珍珠的结构,所以被命名为珍珠岩。经过国内外实验室和生产厂的大量试验总结,膨胀珍珠岩的有效含水量在2.2-2.4%之间时,膨胀后的效果佳,膨胀倍数da(即松散密度di)。因此,膨胀珍珠岩的生产过程应包括预热、膨胀两个关键工序。
⑴ 预热:根据产地、粒度大小的不同,珍珠岩矿砂在650-800℃的温度环境下预热2-8分钟后,含水率将达到膨胀要求。
⑵ 膨胀:经预热后的矿砂,经投料装置均匀洒向温度保持在1100-1200℃高温的火焰上,矿砂将被急剧加热并迅速膨胀至原来体积的10-30倍,膨胀后的珍珠岩颗粒呈白色或浅***,内部含有蜂窝状结构,松散密度一般为40-80Kg/m3。
⑶ 膨胀后的珍珠岩随着高温气体经旋风分离器进行料器分离后进入集料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