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肥水管理,豇豆肥水管理总的原则是前期防止茎叶徒长,后期防止早衰。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公斤作基肥;苗期追肥2次,每次每亩施尿素2.5公斤;开花结荚期追肥3次,每次每亩施总含量25%的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0—12公斤。
七:病虫害防治:豇豆的主要病害有锈病、叶斑病、根腐病;虫害有豆荚螟、潜叶蝇和螨类,应密切注意病虫情况,采用综合防治技术:(1)选用抗病品种;(2)选择两年以上未种植过豆科作物的田块种植;(3)清除田间周围的杂草,集中烧毁;放水沤田1周,或每亩施百虫0.5公斤或杀虫双0.5公斤、多菌灵l公斤进行土壤灭虫灭菌处理;”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说,在蔬菜科技进步方面,他建议要加快选育一批高产、好、多抗新品种,逐步替代进口品种。(4)筑高畦,开好排灌沟,防止渍水烂根;(5)增施有机肥,合理追肥,氮磷钾配合施用。
因此,我们看到很多批发摊位老板。当他们看到外面的顾客时,他们就是大老板。当他们回到摊位时,脱掉外套。他们既是推销员又是搬运工,不是因为他们不想雇用人。而是利润太低。***太难了。作蔬菜批发商,早在十年八年前还可以赚一笔。现在,由于竞争,这变得越来越困难。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拥有稳定的客户。注意轮换用药,严格控制药安全间隔期,如灰霉病可用50%速克灵粉和剂1500倍液,间隔1天使用3次。客户只看两点。一是价格,二是服务。
利润率上,产地批发商不超过百分之十(自有蔬菜基地除外);二级批发商大概十几个点;一般情况下,他们具有自己的品牌、稳定的上游货源和像豆牛这样成熟且值得信赖的销售渠道,这让他们在长期的交易中,抓到了很多好行情。零售利润百分之几十……但赚的钱却正好相反。原因是,产地批发靠货源优势与采购规模挣钱,投入大;二批商靠稳定的货源与客源挣钱,投入居中;零售商贩则靠高利润挣钱,投入小。对市场风险的预判、应对能力不足。因为在产区收货,再发到批发市场销售,中间基本都会有几天时间,若遇到突然情况导致菜价骤降,而自身又对市场走势把握不准,就有可能导致进货与卖出的价格倒挂,加上中间投入的包装、运输及人工费用,很容易亏损。
不要博行情
发货要有节奏性,不要太关注市场行情变化,千万不要盯着特别好的行情去发货,切记切记。
这是个通讯高度发达、信息高度透明的时代,当遇到好行情时,产地的人都在发货,等你到市场基本已经错过了好行情。
换句话讲,当你看到行情好时,至少有100000人也看到了,而市场每天的消耗量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有1%的人组货发车,届时只会堵货,大家一起赔钱,所以当时的好行情只对货已经在市场上的老板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