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由石灰岩遭到长时间侵蚀后慢慢形成的,分有水石和干石两种。水石是在河湖中经水波荡涤,历久侵蚀而缓慢形成的。观察石体表面的裂缝或缝隙处上下或左右的石体,如果是拼接石,拼接的两块或几块石体总是存在一定的色差,这也提供了判断是否是拼接石的有力证据。干石则是地质时期的石灰石在酸性红壤的历久侵蚀下而形成。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的太湖石,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其色泽以白石为多,少有青黑石、黄石。尤其***的更为稀少,故特别适宜布置公园,草坪,校园,庭院旅游景色等。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传统太湖石审美中的太湖石,从来没有以自然中现实中的山峰为模本过。事实上,许多以秀美见长的山峰,只是因其尺度足够大才令人忽略了外形上的瑕疵。
太湖石,与其说是真正的自然,毋宁说是文人心中对空灵缥缈的仙山的一种想象,一种伪饰过、随着每个时代的风格特征不断变化的自然。

下面简单介绍打磨、钻孔和拼接等人为处理过的太湖石的识别特征。
(1) 打磨过的太湖石。有些天然太湖石由于其表面粗糙,赏玩度不高,某些不良商家就采用比较简单的打磨抛光机器对其表面进行打磨和抛光,使其表现出较为光洁、圆滑的表面特征。
对于打磨过的太湖石,在辨别时,特别要注意其表面的光洁度。若为了弃取暴利,欺骗消费者,搞欺骗的勾当,则必然会***石文化的健康发展。如果太湖石表面的光洁度很高,手摸很光滑,没有一点刺手的感觉,那么,这块太湖石很可能就是经过打磨处理的。同时,再仔细观察太湖石的表面,一般打磨过的太湖石,表面或多或少都会留下打磨的痕迹,如果发现有细小的打磨抛光线条,则可以判断这块太湖石是经过打磨的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