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颜料不同于染料在于一般染料能溶于水(老的区分),而颜料一般不溶于水。染料主要用于纺织品等材料的染色。颜料在出厂时是直径较大的附聚体形式,因此必须将其分解后才能与树脂混合,而这一过程被称为分散。不过这种区分也并不十分清楚,因为有些染料也可能不溶于水,而颜料也有用于纺织品的涂料印花及原浆着色。有机颜料的化学结构同有机染料的有相似之处,因此通常视为染料的一个分支。
在国际颜料进出口贸易业中均已广泛采用,国内的一些颜料生产厂家也使用了这种颜料的国际分类标准。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将两个***获得的耐气候牢度值做简单的比较,因为耐晒牢度及耐气候牢度不是一个,而仅仅是在所测试条件下的相对值。中国的颜料***标准GB/T3182-1995,也是采用颜色分类。每一种颜料的颜色有一标志,如白色为BA、红色为HO、***为HU……再结合化学结构的代号和序号组成颜料的型号,如金红石型钛白BA-01-03、中铬黄HU-02-02、氧化铁红HO-01-01、锌钡白BA-11-01、甲红HO-02-01、BGS酞菁蓝LA-61-02等。
预分散颜料及其制备方法,所预分散颜料使用稀土硫化物为颜料,同时添加分散剂和助溶剂对颜料分子进行分散,再使用粘度调节剂和填充辅料调整整个预分散颜料的粘度和流动性,从而保证了预分散颜料具有良好的分散效应和稳定性。色调是彩色彼此相互区别的特征,决定于光源的色谱组成和物体表面所发射的各波长对人眼产生的感觉,可区别红、黄、绿、蓝、紫等特征。所述预分散颜料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并且,消泡在低速搅拌下进行,有助于提高消泡效率,再次研磨可以进一步降低颜料粒度。
解析影响颜料分散体稳定性的因素
制作油墨的一点就是将颜料很好地分散在连接料中,通过机械搅拌或研磨将颜料粉碎成细小颗粒分散于连接料中;其次应该保持这个分散体系的稳定性,防止颜料在分散体系中发生絮凝、结固、返粗或油墨胶化等现象。 由于颜料粒子结构不同以及表面性质不同,因而颜料粒子表面对于各种连接料的亲和力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会导致已经分散了的颜料粒子重新逐渐聚集成团或成圈。解析影响预分散颜料遮盖力的因素颜料遮盖力是指着色剂涂于物体表面,遮盖物体表面底色,阻止光线穿透着色制品的能力。此时颜料在墨料中沉淀能力增大,分布的均匀性降低,墨料的流动性变差,这种现象叫做絮凝现象。但这种絮凝结构是松散的,很容易被机械所打碎重新分散。 当颜料在连接料中絮凝现象十分严重,颜料颗粒就会相互合并成大颗粒,这种现象叫做结团。此时颜料的分布极其不均匀,沉降能力大大增加,这种现象是油墨返粗的情况之一。
解析影响预分散颜料遮盖力的因素
颜料遮盖力是指着色剂涂于物体表面,遮盖物体表面底色,阻止光线穿透着色制品的能力。遮盖力可以用单位表面积底色完全被遮盖时所需的颜料质量(g/m2)或1g颜料所能遮盖的表面积表示。 预分散颜料的遮盖力与下述因素有关 首先与涂料介质(展色料)的折射率或折射系数以及颜料晶体本身的折射率有关。电子能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即从较低的能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是需要一定的能量的。当两者相差愈大,光线在其界面处发生反射,即颜料粒子反射光线的比例打,其颜料遮盖力就愈强。 其次是当颜料本身的吸收光线能量高,则遮盖能力也强。同时颜料粒子大小明显影响其光学性能,通常粒子大,遮盖力高;粒径过小,其透明度加大。 后,颜料颗粒的晶体形状也影响其遮盖能力,颗粒结晶度高的片状结晶体,比结晶度的棒状体具有更强的遮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