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第二点规则感的建立,它的前提条件是孩子能够听懂简单的指令,而这也是对低年龄段孩子开展体适能训练的难点。低年龄段的孩子认知发展差异巨大,年龄只能作为参考依据而不能作为判断依据。在我们托班入托的孩子,基本在2.5岁左右就能理解一些简单的指令,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有限的规则意识。但对大部分的孩子而言,3岁及3岁以上,才能具备这一特征。这种功利的想法,不只是运动类项目,在其它几乎所有的教育类项目中,都很常见。
另外,有很多实例证明,高质量的运动过程,确实会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美国芝加哥西面的Naperville Central High School,有着逐渐成为全美体育课的零点体育课(Zero Hours PE),这门课的考评标准并不是以终的成绩为依据(比如1600m跑进8分30秒),而是以跑步过程中的平均心率为标准。所以,就算学生跑得很慢,但心率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依然可以获得A level的分数。参加零点体育课的孩子,阅读和理解能力比不参加的孩子高出17%,所以,只要过程是达到预期的,怎么会没有好的结果出现呢?我们提倡推广体质检测和体适能训练方案,在体质检测结果的基础上,在针对运动弱项的训练时做到更具有针对性,***终希望孩子们能全提高个人的运动表现能力,并且形成习惯,受益终身。
儿童体适能从业者将2017年定义为“儿童体适能行业发展元年”,机构数量在近两年呈现出爆发式增加,玩家的纷纷入场充盈起了行业体量。
但在数量及规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市场认知度低、课程体系薄弱、师资团队素养低、获客及留存难、单店模型尚未成系统等。
这些问题,显露出一些儿童体适能大机构扩张之路的艰辛,而问题的频现,已然让刚起步的儿童体适能小机构面临着被并购、转让和倒闭的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