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为喜光树种,深根性,对气候、土壤的适应性较宽,能在高温多雨及雨量稀少、冬季寒冷的地区生长,但生长缓慢或不良;能生于酸性土壤(pH值4.5)、石灰性土壤(pH值8)及中性土壤上,但不耐盐碱土及过湿的土壤。以生于海拔1000(云南1500-2000)米以下,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700-1500毫米,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地区生长好的地区和平共处在土壤瘠薄干燥、多石山坡过度潮湿的地方均不晚成活或生长不良。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有人把它称作“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具有观赏、经济价值。

银杏茎腐病预防***是土壤处理和苗木消毒,使用有机肥料要充分腐熟。培育健壮苗木,提高苗木的抗病力,适时灌溉和松土除草,松土除草时切勿碰伤苗木茎干。严格控制水分,防止湿度过大,苗木过密。冬季要严防冻害发生,提高苗木抵抗力。发现死苗及时拔除并集中烧毁,避免蔓延。可制作测绘器具、笔杆等文化用品,也是制作棋盘、棋子、体育器材小工艺品的上等木料。苗圃地不要设在低洼积水处。使用足量厩肥或棉子饼为基肥,可降低发病率。上述各项措施要配合使用,如果遮荫条件良好就可以少用药或不用药,茎腐病危害也会减轻。得病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200-300倍液喷洒,每隔一个星期喷一次,共防2-3次。银杏疫病常危害幼嫩苗木茎干、叶,尤以嫁接口为严重。受害叶柄呈灰黑色。叶片发病,病斑白叶缘向叶内扩展,发病叶片以开水状,病斑扩展至全叶,叶片萎垂,后叶片变黄;病菌侵染顶芽,整个顶芽变黑枯死,在自然条件下,发病部位难以见到病征。栽培区常用实生苗、移杆苗或根蘖苗进行嫁接,可提前在8-10年生时开花结实(实生苗一般在20年后才开始结种子)。受害茎干则产生水渍状病斑,病斑环绕茎干扩展,当扩展达~周,病斑以上的叶片青枯萎垂,后发黄,茎干变黑。发生情况:该病害常在每年4-6月份发生,5月初至6月

食用银杏果可以抑菌杀菌,祛疾,抗涝抑虫,止带浊和降低胆固醇。另外,银杏可以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润泽肌肤,美丽容颜。栽植合理配置授粉树:银杏是雌雄异株植物,要达到高产,应当合理配置授粉树。银杏叶中的黄酮甙与黄酮醇都是自由基的清道夫,能保护皮层细胞,改善血液循环,防止细胞被氧化产生。银杏是具有抗活性***能力的草药之一,银杏在保护脂质(细胞膜的组成部分)免受自由基伤害方面很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