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壳式换热器(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又称列管式换热器。优缺点分析:浮动盘管换热器不易结垢,可单元更换,后期维护方便,换热更充分。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结构较简单,操作可靠,可用各种结构材料(主要是金属材料)制造,能在高温、高压下使用,是目前应用广的类型。
管壳式换热器由壳体、传热管束、管板、折流板(挡板)和管箱等部件组成。壳体多为圆筒形,内部装有管束,管束两端固定在管板上。3、打开热媒进口阀和冷凝水阀门,排净管内存水,大约5~6分钟突然通汽后,将盘管加热到一定温度,关闭进汽阀,突然打开顶部冷水和底部排污阀,使盘管骤冷,附着的污垢会自动脱落,排净后,连续2~3次即可全部清除,设备可正常投入运行。进行换热的冷热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称为管程流体;另一种在管外流动,称为壳程流体。为提高管外流体的传热分系数,通常在壳体内安装若干挡板。挡板可提高壳程流体速度,迫使流体按规定路程多次横向通过管束,增强流体湍流程度。换热管在管板上可按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排列。等边三角形排列较紧凑,管外流体湍动程度高,传热分系数大;正方形排列则管外清洗方便,适用于易结垢的流体。
浮动盘管换热器优点
U型管换热器仅有一个管板,管子两端均固定于同一管板上,管子可以自由伸缩,无热应力,热补偿性能好;管程采用程,流程较长,流速较高,传热性能较好,承压能力强,管束可从壳体内抽出,便于检修和清洗,且结构简单,造价便宜。缺点编辑由于受弯管曲率半径的限制,其换热管排布较少,管束内层管间距较大,管板的利用率较低,壳程流体易形成短路,对传热不利。兼有即热式加热复原能力强的特点,同时保证稳定的水温控制,避免复杂的安装及设备占用的庞大空间,愈来愈成为民用、商业、事业性及多用途大厦的优先选择换热器。当管子泄漏损坏时,只有管束外围处的U形管才便于更换,内层换热管坏了不能更换,只能堵死,而且坏一根U形管相当于坏两根管,报废率较高。应用编辑U形管式换热器结构比较简单、价格便宜、承压能力强,适用于管、壳壁温差较大或壳程介质易结垢需要清洗、又不适宜采用浮头式和固定管板式的场合。特别适用于管内走清洁而不易结垢的高温、高压、腐蚀性大的物料。
组成与结构
浮动盘管换热器
由端盖,外筒,蒸汽导入管,凝结水导出管及浮动盘管管束组成。3、比老式的容积式换热器,节约钢材25%左右,能降低设备成本,能节约工程造价。其中端盖、外筒由碳钢制成,浮动盘管管束由紫铜管制成。蒸汽由蒸汽导入管进入并联浮动盘管,在盘管内凝结放热后进入凝结水导出管,水由设在下部的进水管导入,经折流后进入筒体,自下而成,被加热后,由设在上部的出水管流出。浮动盘管换热器的内部核心结构——浮动盘管的形式有立体螺旋形和水平螺旋形。(1)立体螺旋形浮动盘管的基本构造是几个不同旋转直径的竖向螺旋管组成一组管束, 按管束末端的构造可分为末端为自由浮动的分配器(也称之为惰性块,见图1、2)和盘管始、末端采用分、集水短管连接的分配器
(1)采用新型结构浮动盘管束,提高了传热能力,同时自动脱垢能力大提高;
(2)管束可采用活接头联接,减少了焊接点,维修也更方便;
(3)结构紧凑,体积小,占地面积少。
浮动盘管散热器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如化工、炼油、造船等工厂及宾馆、饭店、写字楼、学校科研楼、沂源病房等建筑的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系统中的锅炉房、换热站房、空调机房中做换热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