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不按照客户原先的思路推荐磁环电感,而是改用贴片电感。
1.电路未成型:客户的电路还处于选型设计阶段,推荐使用贴片电感替代磁环电感,对后续的影响不会太大。
2.生产成本:磁环电感的生产成本高于贴片电感。
3.安装便捷:磁环电感对比贴片电感,在焊接生产方面较为复杂,并没有支持自动生产的贴片电感来的方便。
4.空间成本:贴片电感安装完成后占据空间较小,而磁环电感产品的体积相对较大,会占据较多的空间。
共模电感缺失=防EMI性能低下?这样的说法显然是颇为片面的。
诚然,由于***的EMI相关规范并不健全,部分厂商为了省料就钻了这个空子,在整体防EMI性能上都大肆省料压缩成本(其中就包括共模电感的省略),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主板防EMI性能极其低下;但是对于那些整体设计,用料不缩水的主板,即使没有共模电感,其整体防EMI性能仍能达到相关要求,这样的产品仍然是合格的。因此,单纯就是否有共模电感这一点来判断主板的优劣并不恰当.
共模电感缺失=防EMI性能低下?这样的说法显然是颇为片面的。
电源滤波器的设计通常可从共模和差模两方面来考虑。共模滤波器的部分就是共模扼流圈,与差模扼流圈相比,共模扼流圈的一个显著优点在于它的电感值极高,而且体积又小,设计共模扼流圈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它的漏感,也就是差模电感。
通常,计算漏感的办法是假定它为共模电感的1%,实际上漏感为共模电感的 0.5% ~ 4%之间。在设计性能的扼流圈时,这个误差的影响可能是不容忽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