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蜡树(学名:Fraxinus chinensis Roxb)木犀科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纵裂。芽阔卵形或圆锥形,被棕色柔毛或腺毛。小枝黄褐色,粗糙,或疏被长柔毛,旋即秃净,皮孔小,不明显。顶生小叶与侧生小叶近等大或稍大,先端锐尖至渐尖,基部钝圆或楔形,叶缘具整齐锯齿,上面,下面或有时沿中脉两侧被白色长柔毛,中脉在上面平坦,宿存萼紧贴于坚果基部,常在一侧开口深裂。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长环境编辑白蜡树属于阳性树种,喜光,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在酸性土、中性土及钙质土上均能生长,耐轻度盐碱,喜湿润、肥沃和砂质和砂壤质土壤。生于海拔800-1600米山地杂木林中。 [2-3] 分布范围编辑产于中国南北各省区。多为栽培。越南、朝鲜也有分布。白蜡树迟于18世纪末期已引入印度、日本以及欧洲和美国。 [2]


病虫防治编辑
虫害
白蜡树易受白蜡吉丁虫、蚜虫、天牛等危害。早春白蜡树芽萌动前喷石硫合剂,每10天喷1次,连续喷两次,以越冬病菌。发病期用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70%硫菌灵800-1000倍液与任意1种***(如20%乳油1000倍液或5%乳油1500倍液)混配,进行树干涂药,防治白蜡树流胶病。 [3]
病害
褐斑病
发病症状:褐斑病主要为害白蜡树的叶片,引起早期落叶,影响树木当年生长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