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芝麻灰防护剂进行分类
怎样对芝麻灰防护剂进行分类,石材防护剂是***与清洁芝麻灰与相关产品的必选材料,在大家进行选择的时候是需要了解一些防护剂的分类,这样在选择的时候才可以更好的选用,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做个详细的介绍.
1、根据防护要求进行选择:按防护的目的区分,若防止泛碱、生锈等,多采用有机硅型防护剂。若防水和防污,则采用有机氟防护剂。
2、根据芝麻灰安装的环境进行选择:户外芝麻灰应用工程建议选择油性防护剂,因为油性防护剂的抗老化能力比水性要强一些,所以使用寿命也更久一些。如果是室内芝麻灰防护除选择油性防护剂外,也可以选择水性防护剂进行表面处理。如果芝麻灰石材已渗透,如果是日常油可以碱性或弱碱性或中性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清洁剂配方清洗。由于室内受环境影响较少,所以对产品的寿命影响也相对较小,价格便宜的水性防护剂自然为许多客户所喜爱。
3、根据石材的安装工艺选择:采用湿贴和灌浆的芝麻灰板材,一般选用HB-G713做二遍正面和侧面防护(通过机构检测)。若有更多要求,可以再选用HB-G633进行底面防护处理。绿色建筑的概念越来越流行,目前除了人造石之外,石材行业可以将一些废弃材料回收利用,做成新的材料,这些都可以节约资源,除开发新材料,还可将绿色环保元素融入设计理念。底面防护剂的选用应注重防护剂的耐碱性,而且不能影响芝麻灰板材与水泥的粘接牢度。特别需要注意采用干挂的芝麻灰,选用防护剂的标准和目的主要为提水性和防腐蚀性能,则选用HB-G118、G168、G710、G711等防护剂。
分类选择芝麻灰防护剂通过上述文章已经给大家做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大家可以仔细的了解了解,有关芝麻灰的相关知识大家可以继续关注网站进行了解,我们会不断的给大家在网站中更新更多的相关知识,有需要随时联系我们.
运用注意要点芝麻灰厂家说说
运用注意要点芝麻灰厂家说说,芝麻灰在我们生活建筑装修中运用的已经是非常的普遍,就是芝麻灰的铺装主要都是运用人工,难免在安装施工的时候会出现一些芝麻灰的现象,接下来芝麻灰厂家就给大家好好的介绍一下.
一、芝麻灰粘合要达到抛光处理的强度。对一些已经破碎的芝麻灰,首先要进行拼接和重整粘合处理,然后再经过背网加固处理,使其能够达到可以顺利进行磨抛光处理的强度。
二、芝麻灰粘合选择合适的粘合剂。需要垂直重整粘合芝麻灰,可选用凝固时间较快、固态触变性粘度的固体粘合剂,在25℃时,芝麻灰的凝固时间是3-4分钟。看完上面文章可以很明了的判断出芝麻灰价格的质量可能也会非常好,只不过是荒料价格,规格尺寸比较大,不亏料。如果是在垂直位置重整粘合芝麻灰时,可选用凝固时间较慢的固态触变性粘度的固体粘合剂,在25℃时,其凝固时间是7-8分钟。
芝麻灰厂家简单的通过上述文章对芝麻灰的重整粘合需要注意的两点。希望大家可以仔细了解,可以说在使用芝麻灰的时候需要我们注意的小细节大家一定要牢记,这样在使用的时候才可以让芝麻灰发挥出更好的装饰效果.有需要的朋友们可以随时联系我们.

芝麻灰石发生材泛碱现象如何解决
芝麻灰石材因其优良的性能使用范围广泛,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有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较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芝麻灰石材发生泛碱现象,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我们又该如何解决呢?
一、发生泛碱现象的原因
芝麻灰石材中毛细孔的存在,为水泥砂浆水化后产生的碱、盐等水溶液的析出提供了通道, 水可以通过这些石材中的毛细管浸入面传到另外一面。2、减少Ca(OH)2、盐类等生成物控制水泥碱的含量指标的控制,用于铺设天然石材的水泥应采用回转窑生产的水泥。 这种石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碳酸钙,与水、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是,就会产生含有碱和盐水的水溶液,形成一层白色的碱和盐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就叫做泛碱。
CaCO3 SO2 H2O O2=CaSO4 CO2↑
CaSO4 SO2 H2O=Ca(HSO3)2
CaCO3 CO2 H2O=Ca(HCO3)2
水泥的水化是生成了大量泛碱物质
二、我们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预防泛碱现象的发生:
1、阻断石材泛碱的通道
芝麻灰石材湿贴法安装前做防碱背涂处理。在石材背面和侧面背涂专用处理剂, 该溶剂渗透到石材结构的微细孔隙中,形成一层致密的涂层,切断了泛碱通道,就可以遏止泛碱现象了。
2、减少 Ca(OH)2、盐类等生成物
控制水泥碱的含量指标的控制,用于铺设天然石材的水泥应采用回转窑生产的水泥。
3、减少水的***
作业前不可大量对天然石材和墙面淋水,防止水泥基粘结材料在水化反应初期生成 Ca(OH)2溶于水;如接缝产生泛碱现象,板材面板块须离缝镶贴;室外地面墙根下应设置防潮层 、浴室等用水房间的外壁如有石材装饰,其内壁应需作防渗处理。
天然石材湿贴法铺设过程中要做好阻断石材泛碱的通道, 减少Ca(OH)2、盐类等生成物及减少水的***泛碱等三个关键步骤,才可以消除泛碱的现象。我们需要在设计、材料、施工各环节中严格把关,避免湿贴法天然石材泛碱现象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