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NTC热敏电阻的B值
1gt;, B值计算公式:
T1/T2一般为25/85 or 25/50 or 25/100,依不同厂家定义而定
R1 = 温度T1时之电阻值
R2 = 温度T2时之电阻值
T1 = 298.15K (273.15 25℃) 以凯式温度定义
T2 = 358.15K (273.15 85℃) 以凯式温度定义
电阻随温度变化之热敏感指数,单位为K。此参数类似NTC 产品RT曲线的斜率,故值愈大,表示温度每升高1℃,阻值变化幅度愈大。
热敏电阻用途十分广泛。主要的应用方面有:
1gt;利用电阻-温度特性来测量温度、控制温度和元件、器件、电路的温度补偿;
2gt;利用非线性特性完成稳压、限幅、开关、过流保护作用;
3gt;利用不同媒质中热耗散特性的差异测量流量、流速、液面、热导、真空度等;
4gt;利用热惯性作为时间延迟器
5gt;灵敏度较高,其电阻温度系数要比金属大10~100倍以上,能检测出10-6℃的温度变化;
6gt;工作温度范围宽,常温器件适用于-55℃~315℃,高温器件适用温度高于315℃(目前高可达到2000℃),低温器件适用于-273℃~-55℃;
7gt;体积小,能够测量其他温度计无法测量的空隙、腔体及生物体内血管的温度;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以钛酸钡(BaTiO3)为基本材料,再掺入适量的稀土元素,利用陶瓷工艺高温烧结而成。纯钛酸钡是一种绝缘材料,但掺人适量的稀土元素如(La)和铌(Nb)等以后,变成了半导体材料,被称半导体化钛酸钡。由于热敏电阻是一种电阻性器件,任何电流源都会在其上因功率而造成发热。它是一种多晶体材料,晶粒之间存在着晶粒界面,对于导电电子而言,晶粒间界面相当于一个位垒。
开关PTC热敏电阻具有略微负的温度系数,直到小电阻点。在这一点之上,它达到它的转变温度 - T C时,它会经历一个略微正的系数。该温度称为开关,转换或居里温度。开关温度是开关型PTC热敏电阻的电阻开始快速上升的温度。玻璃封装NTC热敏电阻参数为5K、10K、50K、100K,NTC温度传感器产品的B值有3435、3470、3950等。居里温度大部分时间定义为电阻是小电阻值的两倍的温度。小阻力(R min)PTC热敏电阻的小电阻是可在开关型PTC热敏电阻上测量的低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