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绵城市规划的新认识
综合考虑自然水文与城市管网等地方实际进行排水片区划分
关于排水片区划分的误区,海绵规划不能够仅仅以控规管理单元分区,要综合考虑自然水文与城市管网等地方实际。通过ArcGIS的水文分析模块,进行自然汇水分区,然后以河涌、暗渠、河流水系为边界,结合城市道路、用地类型、雨水管网、城市竖向和控规管理单元,适当调整排水分区划分边界。(3)主塘一般包括常水位以下的持久容积和储存容积,持久容积水深一般为0。
云南海绵城市工程,海绵城市建设,就找昆明欧特装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我公司有***的技术团队和完善的服务,欢迎新老客户来电咨询!
如何让海绵城市更具有弹性
提高海绵城市“适应性”
弹性海绵城市建设贵在问题导向为主兼顾经验、目标导向,活用六字方针(渗、滞、蓄、净、用、排)。弹性原则是提高适应性,优化复杂系统的抗灾害能力。如把目标导向看成是一艘船的方向舵,问题导向和经验导向就是提供动力的双桨,这就能使复杂问题的驾驭和解决变得非常顺利。要活用六字方针,即“渗、滞、蓄、净、用、排”。对不同流域、不同气候条件下应该用不同的适用海绵城市技术方法,切忌一刀切。如:干寒地区:如新疆、宁夏、内蒙,年降雨量400mm以下的应以“蓄、净、渗”为主。干暖地区:如京津冀地区,年降雨量400到800mm之间,以“蓄、渗、用”为主。考察一个区域是否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上发生了根本改善,就只有一套整体的朴实评判标准:水体是否从黑臭变成了清澈有鱼,而且鱼能用来食用。温湿地区:如长三角地区,年降雨量1000到1600mm,以“蓄、滞、净、排”为主。带地区:珠三角、广西等地,年降雨量1500到2000mm,以“蓄、滞、净、排”为主。同时还要考虑地下水位的高低,综合把六字方针用好用活,海绵城市建设就是要因地制宜。
海绵城市中植物应用场景
【下沉式绿地】
1丨选择要求
下沉式绿地的下凹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确定,一般为10~20cm。在不同下凹深度配植植物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植物的耐水及耐旱特性。
?优先选择根系发达、净化能力强的植物;
?耐短时水淹、有一定抗旱能力的植物种类;
?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多种群落结构,形成季相变化丰富的绿地景观。
2丨具体应用植物
下沉式绿地种植植物优先选择具有一定耐涝性的乡土植物,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多种群落结构,形成季相变化丰富的绿地景观。
?常用的地被类植物为细叶芒、黄、鸢尾、水葱、千屈菜、萱草、马蔺、斑叶芒、木槿、柽柳、旱柳、白蜡、花叶蔓长春、花叶扶芳藤、大花六道木、毛核木等;
?乔木类为垂柳、旱柳、龙爪柳、榔榆、桑、柘、豆梨、杜梨、柽柳、紫穗槐、落羽杉、水松、棕榈、栀子、麻栎、枫杨、榉树、山胡椒、狭叶山胡椒、沙梨、枫香、悬铃木、紫藤、楝树、***、重阳木、柿、葡萄、雪柳、白蜡、凌霄等。
对于大型绿地项目,将绿地全部下沉的土方工程量较大,费用高,因此建议按照分区域、分路段设计下沉式绿地,利用地形曲直、起伏等微地形变化营造良好的景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