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壳式换热器技术特点:
1、传热迅捷、换热、换热效率可达100%。
2、冷凝水充分回收,循环利用,整个系统水自洁防垢,换热器、散热器及换热系统可保持长效稳定的热交换性能,***大限度降低系统结垢现象,不会因难以克服的结垢弊端而降低系统换热效率。
3、换热器采用全不锈钢制作,产品结构设计科学,工艺制作精良,使用寿命长,可达20年以上。
4、关键部件采用德国***工艺技术及订单加工,因而主机不受蒸汽压力及系统压力影响,有效消除噪音、汽击现象,整机运行平稳。
5、冷凝水被完全吸收和利用,系统没有特殊原因,无需设置补水装置,大大节约了系统用水及运行费用。
6、整套机组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大大节省土建***,同时,由于换热效率极高,运行中系统又无需补水,整个机组节汽、节电、节水三位一体,为用户创造可观的节能效益。
7、机组具备高智能自动化控制功能,可实现超压、超温保护,断电蒸汽自动切断及室外温度自动补偿功能并可实现远程监控,为用户提供高枕无忧的运行平台。
8、应用领域广阔,可广泛用于热电、厂矿、食品、机械轻工、民用建筑等领域的采暖、热水洗浴及其他用途。
9、应用条件宽泛,可用于较大压力、温度范围的热交换。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步骤:首先计算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选择换热器型号。根据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任务,计算传热量;确定管壳式换热器的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动途径;确定管壳式换热器的流体在换热器中两端的温度,计算定性温度,确定在定性温度下的流体物性;计算管壳式换热器的平均温度差,并根据温度差校正系数不应小于0.8的原则,确定壳程数或调整加热介或冷却介质的终温;根据管壳式换热器的两流体的温差和设计要求,确定换热器的型式;依据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流体的性质及设计经验,选取总传热系数值;依据管壳式换热器的总传热速率方程,初步算出传热面积 ,并确定换热器的基本尺寸或按系列标准选择设备规格。然后计算管、壳程压降根据初选的设备规格,计算管、壳程的流速和压降。检查计算结果是否合理或满足工艺要求。若压降不符合要求,要调整流速,再确定管程和折流挡板间距,或选择其它型号的换热器,重新计算压降直至满足要求为止;核算管壳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并且计算管、壳程对流传热系数,确定污垢热阻,再计算总传热系数 ,然后与值比较。2、设备安装的受力底座应能承受设备总重,以及设备运行介质的冲击振动。
管壳式换热器腐蚀的防护:管壳式换热器工作环境的缓蚀剂保护,在制冷机组管壳式换热器工作的腐蚀环境中添加少量缓蚀剂能阻止或减缓金属腐蚀,使金属得到保护。缓蚀剂在水和中性盐类溶液中的应用水是应用缓蚀剂减缓腐蚀的介质之一。缓蚀剂的选用要根据水中含盐的浓度、pH值、溶解氧的浓度以及干扰物质的浓度等具体情况而定。软水对钢的腐蚀很轻微,在这种情况下,用量的如铬酸钠、亚,聚磷酸盐、苯甲酸钠或硼砂之类的缓蚀剂都是有效的。含盐量低的循环水,通常可以采用调整pH至碱性范围来控制钢铁的腐蚀。铬酸钠或亚对钢是有效的缓蚀剂,但亚不适用于铜或黄铜,铜或黄铜可采用并唑等缓蚀剂来***腐蚀。含大量有机物的水如海水,由于通过有机物的氧化作用会大量消耗缓蚀剂,因而不宜用铬酸盐和亚之类的氧化性缓蚀剂。此时有机缓蚀剂 的保护性较好。缓蚀剂在酸性溶液中的应用:水冷式冷凝器采用化学除垢时,会出现酸腐蚀问题。为了防止清洗溶液对设备的腐蚀,通常在清洗溶液中加入缓蚀剂。但应注意,对某种金属具有较好效果的缓蚀剂,对另一种金属就不一定有效。外漏出现的主要部位为板片与板片之间的密封处、板片二道密封泄漏槽部位以及端部板片与压紧板内侧。 如碳钢质管壳式换热器用稀盐酸酸洗时可在清洗溶液中加入NU-2缓蚀剂,但铜质管壳式换热器用稀盐酸酸洗时清洗溶液中加入的则是其它类型的缓蚀剂,如六次四胺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