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度与O形圈驰张过程的关系
使用温度是影响O形圈变形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高温会加速橡胶材料的老化。工作温度越高,O形圈的压缩变形就越大。当变形大于40%时,O形圈就失去了密封能力而发生泄漏。因压缩变形而在O形圈的橡胶材料中形成的初始应力值,将随着O形圈的驰张过程和温度下降的作用而逐渐降低以致消失。温度在零下工作的O形圈,其初始压缩可能由于温度的急剧降低而减小或完全消失。在-50~-60℃的情况下,不耐低温的橡胶材料会完全丧失初始应力;即使耐低温的橡胶材料,此时的初始应力也不会大于20℃时初始应力的25%。这是因为O形圈的初始压缩量取决于线胀系数。所以,选取初始压缩量时,就必须保证在由于驰张过程和温度下降而造成应力下降后仍有足够的密封能力。温度在零下工作的O形圈,应特别注意橡胶材料的***指数和变形指数。
在设计上应尽量保证O形圈具有适宜的工作温度,或选用耐高、低温的O形圈材料,以延长使用寿命。

"O"型圈的设计
绝大多数的O形圈是用合成橡胶材料制成的。合成橡胶"O"型圈的尺寸由国际标准(ISO3601/1)***标准和***标准等确定。如有些***将"O"型圈的尺寸系列分为P系列(运动用)、G系列(固定用)、V系列(真空用)和ISO系列(一般工业用)四个系列组成。
我国的"O"型圈内径、截面直径尺寸及公差由GB/T34542.1—1992规定。
密封装置的密封可靠性主要取决于"O"型圈的压缩量。在一般的情况下,这种压缩量都是很小的,只有十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这就要求"O"型圈的尺寸公差具有很高的精度。因此,"O"型圈需要采用的模具进行加工,同时必须准确地掌握作为设计依据的"O"型圈材质的收缩率。一般只能通过实测,来获得"O"型圈的收缩率。值得注意的是:
1)"O"型圈截面收缩率很小,一般不予考虑。只有在其截面直径大于8mm的情况下,才予以考虑。
2)在配方和工艺条件一定的情况下,"O"型圈的收缩率会随着材质硬度的提高而减小,也会随着其内径的减小而提高。具有中等硬度(HS75±5),以及中等大小(内径d=40~70mm)的"O"型圈,其内径的收缩率大约为1.5%。
一般,在静密封场合,可选择截面较小的密封圈;在动密封场合,应选择截面较大的密封圈。通常,压力较高和间隙较大时,应选择较高硬度的材料;也可以选择一般硬度的材料,再安装一个聚四氟乙烯挡圈。

"O"型密封圈密封沟槽设计
"O"型密封圈的压缩量与拉伸量是由密封沟槽的尺寸来保证的,"O"型密封圈选定后,其压缩量、拉伸量及其工作状态由沟槽决定,所以,沟槽设计与选择对密封装置的密封性和使用寿命的影响很大,沟槽设计是"O"型圈密封设计的主要内容。
密封沟槽设计包括确定沟槽的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等,对动密封,还有确定相对运动间隙。沟槽设计原则是:加工容易,尺寸合理,精度容易保证,"O"型圈装拆较为方便。常见的槽形为矩形槽。

矩形沟槽是液压气动用"O"型密封圈使用的沟槽形状。这种沟槽的优点是加工容易,便于保证"O"型密封圈具有必要的压缩量。除矩形沟槽外,还有V形、半圆形、燕尾形和三角形等型式的沟槽。
三角形沟槽截面形状是以M为直角边的等边直角三角形。截面积大约为"O"型圈截面面积的1.05~1.10倍。三角形沟槽式密封装置在英国、美国、日本等***均有应用。设计的原则是"O"型密封圈内径的公称尺寸相等。
密封沟槽即可开在轴上,也可开在孔上;轴向密封则沟槽开在平面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