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铜钟,又称为梵钟、洪钟、钓钟、撞钟、鲸钟等等。因为它在撞响的时候,能够清净寺院梵刹,所以称为梵钟因为它的声响洪亮致远,所以称为洪钟;因为它是吊在钟架上被撞击而响的,所以称为钓钟、撞钟。至于它又被称为鲸钟,则是因为在佛经中记载,海边有一种动物叫蒲牢,它在遇见鲸的时候,常常会害怕地发出像钟一样的叫声,因此人们就将蒲牢的形状铸在钟身上,把撞槌做成鱼形。铜钟自古以为就以发声悠扬而闻名,河北中正铜雕***铸造大铜钟,寺庙喇叭响铜钟。由于蒲牢是遇见鲸才发出叫声的,就用鲸来为钟命名了。
在风水中,铜铃铛的作用可克制五黄煞。凡流年五黄飞到的大门、房门,宜挂铜风铃化煞。因五黄煞属土,故挂属金的铜风铃可泄土气。格内分别铸有飞天、翔鹤、走狮、***、朱雀、独角独腿牛等图案,四角各有4朵祥云,显得生动别致。铃铛摆动可加强金气,振起金气泄五黄土煞。自古以来铜铃具有避邪,化煞,保平安的作用,不管是风铃还是铜钟,都具有招财化煞的效果,但风铃化五黄煞的,其避邪、降魔、护宅、赐福的作用也很大,铜铃和铜钟的声音,有降福的作用。
铜铃,小者为铃,大者为钟,具有避邪,化煞,保平安的作用,不管是铜铃还是铜钟,都具有招财化煞的效果,但铜铃化五黄煞的效果,是常用的物品.
圣积寺,古名慈福院,位于峨眉城南2.5公里处,为入山大寺,环境清幽。寺外有古黄桷树二株,需数人才能合抱。铜钟原悬挂于寺内宝楼上,故名圣积铜钟,铸于明代嘉靖年间,由别传禅师募化、建造,此钟铜质坚固,重达12500公斤,相传为四川省的一口铜钟。赵循伯编撰,于一九三五年出版的《峨眉山记载》:“其钟每于废历(即夏历)晦望二日之夕敲击……每一击,声可历一分五十秒。铜钟结合了风水知识和佛家思想,其图案纹路和文字都有讲究,都有独特的代表意义。近闻之,声洪壮;远闻之,声韵澈;传夜静时可声闻金顶。”
1959年,圣积寺废,钟搁置于道旁。1978年,铜钟迁至报国寺对面的凤凰堡上,并建亭覆盖维护。当暮霭渐合,寺院庙堂钟声回荡,木鱼橐橐,与僧尼颁经声溶为一钵,增添了莲花佛界特有的神秘气氛。凤凰堡上参天蔽日的苍杉翠柏,庄重典雅的八角攒尖钟亭,环绕四周有百余通碑刻的古碑林,与古朴凝重的巨钟浑然一体,融和了自然美与人文美,堪称一大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