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建在膨胀土地基上的受损建筑,可采取以下补救措施:
1.对建筑物有轻微破坏和一级膨胀收缩的膨胀土地基,可采取设置宽散水和四周种植草皮等措施;
2.建筑物破坏程度中等、膨胀收缩等级为一、二级的膨胀土地基,可采取加强结构刚度、设置宽散水等措施;
3.对建筑物破坏严重或膨胀收缩等级为三级的膨胀土地基,可采用锚杆静压桩、树根桩、坑静压桩或基础加深法。桩端或桩底应埋在非膨胀土层或延伸至大气影响深度以下的土层中;
4.对于建在坡地上的受损建筑物,除了选择相应的地基或地基加固方法外,还应在坡地周围采取保湿措施,防止多向失水造成的危害。
(5)对于建在土石复合地基上的受损建筑物,可采取以下补救措施:
1.如果建筑物因土与岩石接触面的差异沉降过大而损坏,可根据损坏程度采取局部基础加深、锚杆静压桩、树根桩、坑静压桩或旋喷桩加固等措施。

由于不适当的调查、设计、施工或使用,现有建筑出现裂缝、倾斜或损坏,需要进行地基加固。这在软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人工填土地基、膨胀土地基和土石复合地基中很常见。
(2)因改变原建筑的使用要求或功能,需要加固地基的。例如增加楼层、增加负载、重建和扩展。
(3)由于周围环境的变化,需要基础加固。例如,地下施工可能影响现有建筑,相邻项目的施工可能影响现有建筑,深基坑开挖可能影响现有建筑。
(4)古建筑维修需要基础加固。
2.与新建工程相比,既有建筑地基加固是一项技术复杂的工程。因此,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和规定:
(1)相关合格单位和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承担既有建筑基础和基础的鉴定、加固设计和加固施工,并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

灌浆施工时,在原基础的裂缝处钻孔。对建筑物有轻微破坏和一级膨胀收缩的膨胀土地基,可采取设置宽散水和四周种植草皮等措施。注浆管的直径可为25毫米,钻孔与水平面的倾角不应小于30°,也不应超过60°。钻孔直径应比灌浆管直径大2-3毫米,孔间距可为0.5-1.0毫米。灌浆材料可由水泥浆或环氧树脂制成,灌浆压力可为0.1-0.3兆帕。如果灌浆不下沉,压力可逐渐增加至0.3兆帕。如果灌浆在10-15分钟内不下沉,可停止灌浆。灌浆有效直径为0.6-1.2m.单个基础的每侧应钻不少于2个孔,条形基础的每段长度应沿基础纵截面为1.5-2.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