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激励政策 (Economic Incentive Policies):该政策在我国尚未普及,仅在数社区中推行。典型做法就是居民通过参与垃圾分类获得一定的积分(积分数取决于居民分类的实际情况),用这些积分可以在社区的商铺兑换少量的生活日用品,如牙膏、洗衣粉等。既往研究证明,必要的经济手段可以提升居民的分类水平,因此有假设 1b:垃圾分类的经济激励政策对于居民的分类行为具有正向影响,有利于促进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程度的提高。
我国目前的城市垃圾收集方式主要是采取混合收集方式,所谓混合收集方式是指各种城市生活垃圾不经过任何处理,混杂在一起收集的一种方式。采用混合收集方式的优点: ( 1) 不需要全民参与垃圾分类,方便垃圾产出者; ( 2) 各种垃圾混在一起,集中方便; ( 3) 不受时间限制,任何时间都可倾倒。由于混合收集自身的特点,该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增加了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难度,如废电池的混入有可能增加垃圾中的***含量; 二是降低了垃圾中有用物质的纯度和再利用的价值,如废纸会与湿垃圾粘连在一起; 三是增加了为 处 理 垃 圾 ( 如 堆 肥) 而 做 的 后 续 分 拣 工作。[4]因此,实行垃圾分类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是,我国的垃圾分类才刚刚起步,垃圾分类收集方式在部分城市、部分区域正处于试点阶段,与发达***的差距还比较明显。要做好垃圾分类需要从制度、教育、宣传等多方面着手,发挥***、市场的力量,***、企业、公众多方努力,才能促进垃圾分类的实施。
发达*** 和 地 区 对 城 市 生 活 垃 圾 的 管 理 经 历了从利用“命 令———控 制“手 段 到 利 用 经 济 手 段 的过渡,征收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费是常见的手段之一。征收垃圾费可以弥补城市垃圾处理资金的 不 足,并 能 够 达 到 增 强 居 民 环 保 意 识、促使垃圾减量的目的。综合多国案例发现,许多***垃圾收费制度逐渐由“定额费制”演变为“变动费制”,也就是 依 垃 圾 量 来 征 收 清 理 费。我国当前也有 200 多个城市实行了垃圾收运处理收费制度,基本都采用定额按户征收方式。北京市自 1999 年开始征收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费,收费模式采用定额收费制,本市居民每户每月 3 元; 按规定办理的外地来京人员,每人每月 2 元。该费用不包括街巷清扫保洁费和居住小区物业管理企业收取的生活垃圾清运费。上海自 2004 年 开 始 征收单位生活垃圾处理费,除了小区物业管理企业收取的小区生活垃圾清运费之外,上海市尚未征收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