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管理
葡萄园秋冬季管理要点
一、及时补充采后肥。9月份,葡萄采果进入尾声,此期葡萄叶片需肥旺盛、耐肥较强。宜采取较高浓度的叶面肥根外追肥,选用0.5%的尿素和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
二、及早施基肥。8月下旬成熟,成熟时紫黑色,味甜、果粉多,有草莓香味,皮、肉和巨峰葡萄种子易分离,含糖量16%,适应性强,抗病、抗寒性能好,喜肥水。生产实践表明,9-10月葡萄根系正处活跃时期,基肥秋施,不仅能使 损伤的根系得到恢复生长,而且能对当年树体营养积累起到积极作用。针对各园肥力状况,每亩施土杂肥3000公斤、纯氮15公斤、纯磷15公斤、纯钾25公斤、生物钙肥25公斤、硫酸锌2公斤、硼砂0.5公斤,除氮60%、钾50%留做追肥外,其余的肥料一次性施入深30厘米、宽40厘米的施肥沟中。施后及时浇水,沉实土壤,促进肥料迅速分解,以恢复树势,积累养分,为明年葡萄生长、开花、结果提供充足的营养。
三、中耕松土。秋季果园杂草丛生,土壤透气性差,因此,采果后及时中耕除草,并进行深翻,这样既有利于园内土壤疏松透气又可保水保肥,促进新根新梢生长。
寿光市鲁粒大棚葡萄苗木繁育基地欢迎新老客户来电咨询!
葡萄病毒病及其防治
葡萄是我国的主栽果树,近年来,生产规模迅速扩大,2007年栽培面积达43.84万hm2、产量达669.68万t,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54.9%和104%。随着我国葡萄产业的迅速发展,葡萄栽培面积和苗木繁育数量急剧增加,与此同时,主要通过苗木和繁殖材料传播的嫁接害也进一步扩展蔓延,危害日益严重。为引起读者对病毒病的重视,并在葡萄苗木繁育和葡萄栽培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防治,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葡萄嫁接害的种类、主要葡萄病毒病及危害、我国葡萄病毒病发生状况和葡萄病毒病防治方法。在苗木用肥上,常用的叶面肥有尿素、磷酸二氢钾和各种叶面宝等,使用时要严格掌握浓度,以免灼伤叶片。
葡萄皱木复合病
皱木复合病(Rugose wood complex)在指示植物上表现4种症状类型,分别为沙地葡萄茎痘病(Rupestis stem pitting,RSP)、克勃茎沟病(Kober stem grooving,KSG)、LN33 茎沟病(LN33 stem grooving,LNSG)和栓皮病(Corky bark,CB)。与皱木复合病相关的病毒有葡萄病毒A(Grapevine virus A,GVA)、葡萄病毒B(Grapevine virus B,GVB)葡萄病毒C(Grapevine virus C,GVC)葡萄病毒D Grapevine virus D,GVD)和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Grapevine rupestris stem pitting virus,GRSPaV)。现已明确,GVA是克勃茎沟病的病原,GVB是葡萄栓皮病的病原,GRSPaV是沙地葡萄茎痘病的病原。GVC和GVD与这些症状类型的关系尚不明确。皱木复合病的葡萄,生长减弱,植株矮小,春季萌芽延迟,某些感病品种,种植后几年内即;部分植株嫁接口上部肿大,形成“小脚”现象;因此,从播种到移苗阶段,应尽量满足花卉生长对光照的需要,而且光照强度是一个从阴暗到弱光再到自然光照的逐渐过渡。有的嫁接口上部树皮增厚,木栓化,组织疏松粗糙;嫁接口附近的木质部和树皮形成层常可见凹陷的茎痘斑或茎沟槽。该病对葡萄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延迟萌芽,抑制生长,产量和嫁接成活率降低。根报道葡萄皱木复合病后,产量可减少14%~70%,嫁接成活率降低40%,生长量减少30%。
扁刺蛾:成虫体暗褐色,翅灰褐色,后翅颜色较淡,体长10至18毫米,翅展25至35毫米。前翅2/3处有一褐色横带,雄蛾前翅中央有一黑点。前、后翅的外缘有刚毛。卵长椭圆形,淡黄绿色,随着卵的发育,色渐变深,孵化前转为暗褐色,长约1.1毫米。幼虫体长22至35毫米,扁平椭圆形,背隆起。每体节有4个绿色枝状毒刺,其中虫体两侧边缘的1对较大,亚背线上的1对较小。中背线灰白色,体背中央两侧各有一个明显的红点。掌握地温回升至9℃左右开始种植,时间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最迟不能超过3月中旬。茧钙质,硬而脆,灰褐色,长 14至15毫米。蛹匿于茧中,长椭圆形,灰白色,前转褐色(扁刺蛾图片)
寿光市鲁粒大棚葡萄苗木繁育基地欢迎新老客户来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