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民族乐器厂二分厂是以藏族乐器和各种少数民族乐器为主的民族乐器生产制造企业。兼营制作国内各种民族乐器。该企业产品主要销往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省。同时出口美国、日本、南非、智利等国。广泛受到赞誉和好评。
“马头琴所需木料至少要是5年以上的木材。”***说,每隔几年,自己都要前往东北、西南各省寻找能达到马头琴制作标准的木料。每当寻找到一块能制作好琴的上等木材,就好像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老友,因为“木材选择直接决定了马头琴在演奏时能不能发出甘美、浑厚的音色。作为蒙古族代表性乐器,马头琴虽然历史悠久,具体产生于什么时代却鲜有文字记载。”
马头琴是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拉弦乐器,因为琴的上面雕有马的头像而得名为马头琴。马头琴历史悠久,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琴发展演变而来。成吉思汗时已流传民间。由于流传的地区不同,它的造型、名称等也会有不同。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称作“莫林胡兀尔”,而在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则叫做“潮尔”。 还有“胡兀尔”、“胡琴”、“马尾胡琴”、 “弓弦胡琴”等叫法。拉奏方法也与其它拉弦乐器不同,琴弓的弓毛不夹在里、外弦之间,而是在两弦外面擦奏,所以它具有独特的音色,柔和、浑厚而深沉,拉奏起来,特别洪阔、低沉而豪放,富有草原风味。除内蒙古外,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的蒙古族也有流行。
马头琴是产生和流传于蒙古族的一种拉弦乐器,它蕴含了独特的审美文化、人文思想和民族精神,与蒙古族的成长、发展、生活环境密不可分。作为草原独有的乐器,是草原人民生命与情感倾诉渲泻的一种乐器化形式,在草原人民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和割舍不断的依恋。马头琴那深厚粗犷、激昂的声音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统一”的境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马头琴形成了带有鲜明地域色彩的不同流派,这些流派又与蒙古族内部和外部的聚散离合以及历史变迁密切相关。
建国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对马头琴及其演奏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做了许多大胆有益的改革。如:马头琴形制结构上使用了较大的琴箱,选用良好的木材。采用了富于弹性的改良弓子,增大了琴的音量。改革后,用尼龙丝弦代替了马尾弦,将定弦提高了四度音程,扩大了音域,在保留原有柔和、深厚的音色的同时,增加了清晰、明亮、富有力度的特点,为现代马头琴演奏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到清朝时,正统的马头琴形制已经和现在的马头琴很像,琴头统一为马头,也是正梯形的木质琴箱,但它的名字还不是马头琴。
从马头琴古老的传说及其的形制、构造可以看出,马头琴与自然、民族、社会的关系。作为草原独有的乐器,马头琴在它的传说和的形制、构造中,蕴含了草原民族与骏马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牧民日常生活和节日庆典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乐器,是草原人民生命与情感倾诉渲泻的一种乐器化形式,说明马头琴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其发音柔和、浑厚而低沉,音色悠扬、醇美,富有草原风味,因而有人形容说:“对于草原的描述,一首马头琴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