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版纸是大陆的叫法,香港称之为粉纸,是印刷业中使用较多的纸张之一。在香港对于这个纸名,几乎是众所周知。但在内地却知者不多,因为从业者互相间缺乏沟通。粉纸的英文原名是Art Paper,它是一个舶来品的俗名。这种纸是在19世纪中叶,由英国人首先研制出来的一种涂布加工纸。因为所用的涂料白度达90%以上,且颗粒极细,又经过超级压光机压光,所以铜版纸的平滑度一般是600~1000s。把又白又细的瓷土等调和成涂料,均匀地刷抹在原纸的表面上(涂一面或双面),便制成了高j级的印刷纸。由于其过程好比妇女向脸面上涂粉似的,因此便称呼为粉纸。
其实,Art Paper在中国三十年代曾译作美术纸(直译)。因为当初在欧洲拿这种纸来印刷精美的名画时,晒制所用的是铜版腐蚀的印版。所以依据以用途命名的惯例,把用于铜版印刷的美术用纸叫做铜版(印刷)纸。对铜版纸的要求有较高的涂层强度,涂层薄而均匀、无气泡,涂料中的胶粘剂量适当,以防印刷过程中纸张脱粉掉毛,另外,铜版纸对二甲ben的吸收性要适当,能适合60线/厘米以上细网目印刷。在中国内地的印刷,纸业界的同仁们,都把Art Paper称为铜版纸,而不叫粉纸。
顺便说一下,有些书刊上把铜版纸译为Copper Plate Paper,或者Enameled Paper是不够确切的。前者让人误为是像铜板那样的纸,它应译为四版纸,后者应该是蜡光纸(台湾称为丽光纸)。
铜版纸是随着网线版印刷发展起来的,由于未经涂布的纸张纤维组成的表面凹凸不平和程度 比网点的直径要大得多,某些网点恰好在纤维间的间隙而无法把油墨转移到纸张上,使图像 像素在这个部位无法再现。纸张经涂布浆料再经压光后,纸张表面的颗粒小于网点的直径,浆料受墨性也优于纤维素纤维,因此,网点能够正确复z制出来。194×克重)=一吨有几张了如128克的纸:1000公斤×1000克÷(0。显然,经过涂布的铜版纸的 印刷性能优于未经涂布的胶版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