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焦1虑”的积极赋义:心慌心跳快,是准备战斗的状态;对“哭”的解释:真情流露,不等于不坚强;对“愤怒”的深层理解:他真的是想要“基围虾”吗?更深层可能是:失去自主感?弱小无力感?失去亲情关爱?失去存在的价值感?比如一个人一天去几次厕所基本上是有一些规律的,突然有一段时间,一个人老往厕所跑,夜里要去五六次,那么他的睡眠肯定有问题。等。共情:不只是共情病1人的情感,深的共情,是共情病1人情感深处的内心需要和愿望。询问病1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设想,变成现在所能做的具体行动,积极配合治1疗;讨论每天能具体做些什么,鼓励病1人尽量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组成团队,避免心理咨询师“单枪匹马”的行动。独自到灾1区,立刻便成了灾民。团队设置:躯体***治1疗医生,精神科医生,心理治1疗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组成团队,相互配合,一起工作。每个队员要有轮休的时间安排,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于许多来访者而言,痛苦让他们只看到自己的困境,看不到外部的东西,但是我们作为干预者,多听一听,多问一问,也许他的视野能够放大一点,可能有一部分来访者的***意念就会松动。每个队员,人格要相对健康,才能承受心理救援的工作;需要筛选,筛除极端理想化、英雄主义等过度自恋者,以及原本抑郁、无力感、容易愤怒等情绪不稳定者。
***形式的优势与局限,相对于面对面咨询,***形式既有安全性、便利性、匿名性等优势,同时这种形式也存在以下两点不足。咨询师只能听见求助者的声音和言语内容,只能感受到表述过程中的语音、语速、语气、语调、表现形式等部分副语言特点,难以对求助者的状态进行全方面和准确的评估。当前***设置一般只有30分钟,需要咨询师迅速地判断求助者所处的心理状态,包括是否有心理危机、风险性如何,并且快速做出相应的干预和判断,这对接***的咨询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与求助者共同面对痛苦咨询师要跟求助者一起去探索如何面对痛苦和绝望——这是“灌注希望”的过程。
遵守咨询的基本原则
坚持基本的助人原则。非批判性、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尊重、真诚依然是基础也是重要的助人原则。当咨询师理解到***不是目的,而是为了缓解痛苦,***只是一个途径和渠道,求助者就会感受到被支持、被理解。
与求助者共同面对痛苦
咨询师要跟求助者一起去探索如何面对痛苦和绝望——这是“灌注希望”的过程。咨询师要了解***并不是真正的目标,***的想法和行为都指向一个目标——缓解痛苦。咨询师不能直接要求、劝说甚至指责求助者,比如:“你不能伤害自己”,“你不能这么做”,“你怎么能这样”等。当核对***等风险的答案为肯定时,咨询师需要进一步评估风险的水平以及风险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