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信封袋的结构特点在于:包括外袋、内袋、主粘结剂条、左粘结剂条、右粘结剂条、主隔离条、左隔离条和右隔离条,所述外袋包括袋体和翻盖,所述袋体包括前半片和后半片,所述前半片的左部和后半片的左部固定,所述前半片的右部和后半片的右部固定,所述前半片的底部和后半片的底部固定,所述前半片的顶部和后半片的顶部齐平,所述翻盖的底部固定在后半片的顶部,所述内袋位于外袋中。信封盆地城市群(四川盆地城市群)、信封盆地经济区(四川盆地经济区)与信封盆地经济圈(四川盆地经济圈)是同一区域。
汉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行》说:“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里的“双鲤鱼”,就是汉代时的信封了。至于烹鲤鱼,则是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对拆书函的形象描绘,并非烹煮真鲤鱼。这种信封,用两块鱼形木板做成,中间夹着书信。又如戏曲《尺素书》(又名《空柬记》)说宋真宗时,洛阳刘元普富而好义,常接济四方贫士。解绳开函,便可看到用素帛写的书信。这种鲤鱼形的信封沿袭很久,一直到唐代还有仿1制。
●信封大事记1、******套普通邮资信封发行于1956年,信封上印有普9型邮资图;2、“文1革”期间,邮电部于1967年发行印有语录的邮资信封,邮资图为天1安门,左下方为毛1主1席语录,***20枚,面值8分,由北京邮1票厂印刷;3、“文1革”期间,邮电部于1967年至1974年间,先后发行的语录邮资信封,木刻邮资图信封及天1安门邮资图封,统称“文1革”邮资信封;4、“文1革”期间,邮电部于1970年1月至1973年10月间发行木刻邮资图信封,邮资图案为大庆人,大寨人,向贫下中农学习,军民联防4种木刻画,***20枚,面值8分,10分两种,信封左下角分别印有11种剪纸图案,由北京邮1票厂印刷;当时有一个书店老板叫布鲁尔,他发现在海边渡的女士们非常喜欢写信,又十分害怕信的内容被别人知道。文1革语录信封 [2]5、我国系列纪念邮封的志号采用“JF”,从1开始编号,该系列封,自1982年8月26日发行《纳米比亚日》纪念邮资封开始,即在信封的背面右下角编有“JF.1(1-1)1982”的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