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一些(目前较不成熟,有待时日研考)自我感觉效果稍好一点的办法,望各位同仁鉴阅:
一、若条件许可,向苗池大量注入较低温度的水,使水温下降2℃左右。因为水温低时,水中溶解气体的饱和量相对较高,所以当水温降低时,水中原有的溶解气体就变得不饱和而能使病情得到缓解。
二,开增氧机:用绢布将浮水泵增氧机(叶轮式、水车式更好,不必此做)底部兜住,以隔防泥鳅苗被吸入而死。开机喷洒使水体上下左右中各层振动交换,逼使水中气泡被***而散。
搅池:
用物体(如条形状物、漂浮体物,例:锄头、舀粪打眼)在水中或水面上来回拖动,使水体成波浪状,水体被震动;
用网具(用大网眼的)在池中来回似“捕捞”,人可不下水只在池坎上操作;
用绳子(hao是铁链,草绳、胶绳要加重体铁状如“沉(坠)子”物体)象上一方法在池中来回拖动,使水体成波浪状,水体被震动;
人下水中走动,使水体成波浪状,水体被震动;
以上几法值得倡导,其原理是迫使“气泡”被***,也使水中多余的“气”溢出。
孵出后约33小时,苗长4.5毫米,口下颚已能流动,口角泛起2对须,卵黄囊缩小,外鳃继承生长,胸鳍能往返,体表玄色素增加。孵出后约60小时,苗长5.5毫米。已能做简朴的游动,须3对,鳃盖扩大,已延伸到胸鳍基部,但鳃丝仍有部门外露,螵已泛起,卵黄囊接近消失。鱼苗已启齿摄食轮虫等食品。所以孵出后约3天便要开始喂食,如不喂食,第5天便开始,10天后全部。我们年复一年养泥鳅,每个人养殖方法都有所不同,就肥水而言,不管采用什么办法都能将水肥起来,都能区分什么水色是优质的,什么水色是***的,但是要保持较长的优良水色就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