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优化区域水资源-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协调性,选取表征水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序参量,计算子系统的有序度;基于协同理论和集对分析,以淮河生态经济带安徽段为例,测算水资源-社会经济系统的协同度。研究结果表明:淮北市的水资源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的有序度偏低,但水资源-社会经济系统的协同度。蚌埠市和滁州市的水资源-社会经济系统协同度为0.50,处于水平。亳州市和宿州市的水资源-社会经济系统协同度较高,位居第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增加、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影响了水资源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性,制约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区域水资源-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协同度,提出科学的对策和建议,对改善区域水资源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积极利用经济手段,促进全社会的节水行动。要保护有限的水资源,不仅需要“开源”更需要“节流”,强化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和行动,是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而经济手段可以在该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首先,要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充分发挥水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杠杆作用。例如,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和生活用水水价偏低,成为农业生产与居民生活中的水资源浪费情况严重的重要原因。建议各地基于实际情况,逐步调整水价,使水价和边际成本相适应,改变水价倒挂、***补贴、居民浪费的现实情况。此外,为了增加水价的杠杆作用,建议各广使用超额累进加价制度和丰枯季浮动水价制度,以价格杠杆促进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要逐步拉开地区和行业水价差异。目前我国各地的区域内水价差别较小,不能反映水资源的区域差异,不利于发挥水资源对产业布局的优化配置作用。同样,我国的部分地区虽然实行了行业差别水价,但是并未拉来档次,不利于发挥差别水价的杠杆作用。建议各地***对不同行业的水费制定细化分类,拉开行业水价,控制高耗能行业的转型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