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粮温可选用离心风机或轴流风机,轴流风机风量大、风压小, 具有能耗低、粮食失水少等特点,但通风时间长,适用于通风阻力较小的粮情和低温季节较长的粮库;部分地下密闭空间可能有积水,可能发生淹溺等事故,这些都是潜在的安全隐患。离心风机风量大、风压大,具有降温快、通风时间短的特点,但能耗较高,粮食失水多,适用于通风阻力较大的粮情和需抢时间通风的场合。单侧通风仓房的进风口应设在仓房北侧,此处温度低,对粮堆降温、谷冷操作、熏蒸作业有利。

在我国大部分粮库,特别是北方粮库,只要仓内具有通风系统都可以利用冬季低温季节降低粮温,这是目前粮库广泛采用的方法。无风道的仓房在冬季严寒干燥季节,打开仓房门窗,使空气在粮堆表面流通,逐层冷却粮食。但粮堆内冷却缓慢,特别是水分大、粮堆高的粮食效果不很显著。在目前仓房条件下,仍是包装仓较常用的方法。为增强通风效果,不少粮库对散装粮采用翻动粮面、扒沟、挖塘等方法冷却粮食,其冷却效果前者取决于翻动次数、深度与方式;后者取决于扒挖深度、与空气接触面积、内外温差。如河南某库1997年冬季对筒仓内粮食进行通风降温,待1998年春气温回升时,进行低温密闭储藏,度夏时除粮堆表面、周壁的粮温稍高外,整个粮堆温度不超过25℃,粮情稳定,安全度夏,三年只进行了两次熏蒸,大大节约了保管费用。

粮食水分直接影响粮食数量、经济效益和储粮安全,但环境气候条件是影响粮食含水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密闭条件下,如果粮食水分在安全标准内,则一年四季的储藏都是稳定的。但粮堆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与外界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粮食含水量不断变化。若粮仓气密性不好,其隔防潮性能也不好,仓内粮食稳定性差,易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粮食容易出现吸湿、结块和发热霉变现象,特别是在夏季或者高温高湿地区,大气中的水分子很容易渗入仓内,引起仓壁和粮堆表层结露,造成仓内局部水分。当粮仓气密性较好时,大气中的水汽不易进入粮堆,粮食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小。气控储粮是将粮食置于密闭的环境状态下,人为控制粮堆的气体成分比例,以达到***粮食自身呼吸强度、杀虫抑菌、防治发热霉变和延缓粮食陈化速度的一种储粮措施。

粮仓的漏气类型与漏气部位不同,其处理措施和所用的材料不同。基本确定粮仓的漏气部位后,就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材料和方法解决问题。门窗气密性改造采用单砖墙密封和槽管加薄膜法处理。单砖墙密封法简单、经济,可在门内砌单砖墙、墙面抹灰,提高气密性。槽管加薄膜法是在离门窗框10~15cm 处切割深约2cm、宽约3cm 的槽,再用水泥砂浆填平槽沟,厚度约为1cm;外温低时,由于缩小了外温与粮堆的温差,也不易出现结露,所以可有效地防止或减少筒仓粮食结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