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显轨距尺通过微电子、嵌入式、传感器等技术,通过OLED显示屏,直接读取铁路线路轨距、超高、查照间隔、护背距离的测量数值。
随着我国铁路快速发展,对铁路测量工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铁路安全运行提供测量速度快、使用操作简单,特别适应夜间测量、数码显示、记录数据、转接计算机等功能的新型测量工具成为当务之急。
本产品是根据我国铁路全天候、高速度、高密度、铁路状况复杂、气候条件变化大、温差范围大等现状开发、研制的、便携式、数1字型轨道几何状态检测工具。
对比机械轨距尺,数显轨距尺有以下优势——精度高、稳定性好、使用方便精度高:前沿的微电子技术和智能化数据处理系统,自带温度补偿优化,温漂小,消除了材料热胀冷缩对测量精度的影响;零级轨距尺轨距分辨力0.01mm,水平分辨力优于0.05mm,可以用于速度不大于350Km/h的路线。我公司目前生产的标尺式轨距尺准确度分为1级和2级两个等级,1级轨距尺用于测量允许速度不超过250km/h的铁路线路,2级轨距尺用于测量允许速度不超过160km/h的铁路线路。稳定性好:抗电磁干扰强,符1合GB/T18268-2000中电磁兼容的规定,很好解决了数据漂移,重复测量50000次后,稳定性依旧优于0.10mm。使用方便:zmjt05
为了进一步提高轨距尺的检测准确度,在示值读数方面我们采用双游标方法(也可采用3游标的方法),即:轨距使用一个游标,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共同使用一个游标,使得轨距尺的分度值达到了0.2mm。增加了高温、低温、恒定湿热、电磁兼容性、跌落以及水试验等环境条件试验要求。这种结构与现流行的轨距尺在示值读数方面:轨距与查照间隔、护背距离采用一条公共指示线的方法相比较,具有示值调整方便、读数准确度高的特点,调整轨距示值时不会与查照间隔、护背距离相互产生干涉,克服了调整轨距示值后因测量力而引起的查照间隔、护背距离示值产生误差的现象。
标准轨距
1435毫米的标准轨距,使用***广泛,它是***常见的轨距,全世界大约百分之六十的铁路都属于标准轨距。
标准轨距有不少来历,其中一种是,古罗马时代,泥土路居多,因此,马车在上面跑来跑去,慢慢地就会在路上压出两道深深的轮痕。此乃书本上的规则,有时在工作中,只要测量员跟记录员配合好,完全可以凭自己心意来测量。于是,和这个轮痕同宽的马车跑起来会特别轻松,而那些和轮痕不同的马车行驶起来就特别费力,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掉进轮痕里。久而久之,同一个地方的马车就会变成相同的轮距。
马车与准轨
后来,罗马干脆规定,罗马境内全部改用一样的马车轮距,为4 尺 9 寸,这非常接近标准轨距的宽度。增加了术语“超高掉头误差”,删去了术语“轨距尺搭轨面”、“轨距尺水平零位正确性的允许偏差”和“超高示值误差”。这只是其中一种说法而已,还有的说法是,标准轨距是由马屁股的宽度决定的。不管怎样,国际铁路协会在1937年将1435毫米定为标准轨距,于是,它成了国际上使用广泛的轨距。
开普轨距
开普轨距宽1067毫米,比标准轨距的窄,所以它属于窄轨。之所以名为开普轨距,是因为前南非好望角开普省在 1873 年采用了这个轨距,但其实开普省不是使用1067毫米轨距的地区。
使用开普轨距的***和地区还真不少呢,我国香港的电车使用1067毫米开普轨距,还有我国台湾省的绝大部分地区也都使用1067毫米轨距,日本的铁路轨距也主要为1067毫米,只有在建造高铁(新干线)时,为了提高车辆行驶的稳定性,统一采用了1435毫米的标准轨。铁路轨道检测尺与传统的轨道尺相比,具有如下优势:1、精度高,可视性强。
开普轨距是挪威先搞出来的,当挪威想建铁路时,考虑到挪威的山很多,而且当时运量也不大,就采用了1067毫米轨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