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是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设立国有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1法职责。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生态环境行为。
节水,作为一项战略举措,早已推行多年,并已取得重要进展,但节水工作还存在很大提升空间。一些地方对落实节水承诺还存在不足,节水行动覆盖范围广,实施主体多元,需要进一步强化***主导,发挥***在行动中的统筹力、***力、执行力,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伴随着节水行动逐渐深入,推进节水工作的难度也会增加,只有从理念上、措施上体现***意志,把节水变成全体国民行为,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近日,印发《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技术要求》。这是继今年4月28日出台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指导意见以来,就建立节水评价制度的又一项关键举措,进一步明确了节水评价的内容、技术方法与有关标准,增强了节水评价工作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技术要求》明确,节水评价应符合***相关******政策和标准规范,满足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管控要求,与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协议)、相关规划中节水目标相协调,节水措施方案应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可行。
根据《技术要求》,规划及水利工程项目节水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现状节水水平评价与节水潜力分析、节水目标与指标评价、规划水平年节水符合性评价、节水措施方案与节水效果评价等。非水利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现状节水水平评价与节水潜力分析、用水工艺与用水过程分析、取用水规模合理性分析、节水措施方案与保障措施等。
随《技术要求》一并印发的还有《节水评价指标及其参考标准》,该标准考虑各地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将***划分为6类节水评价分区,并对***和6类节水评价分区的11个节水评价指标,分别核算其平均水平、***水平对应的指标值,供各级开展节水评价章节编制和审查时参考。